第一节 练太极拳的效益和实现途径(3)

二、强身健体

习练太极拳,可提升习练者的身体素质,从而身强体壮,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身强体壮的标准,从太极拳的角度来分析——从阳的方面看:身体柔软,富有弹性,有利于气血流通,能及时避免不必要的摔倒、擦伤;皮肉筋脉骨通透,富有弹性,从而有利于内外气息的交融。从阴的方面看:内外之气融通、充足,并流行不滞,从而使人精力旺盛,不容易疲劳、吃饭少;意念专一、精神集中、灵动顺达,头脑反应敏捷,做事成功率高,睡眠少;精神提得起,放得下,虚澈灵明,事理圆融,头里面经常保持空明的状态等。

从6岁开始练太极拳的朱鹤亭先生,88岁时依然能站着连续讲课3小时,不喝一口水,迈台阶、比画动作、写板书,利落潇洒,无一丝一毫拖泥带水和涩滞衰老之感。

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先生,练拳30余年,离休后,65岁时还能到北京的延庆跳蹦迪——跳前体检显示其心脏像年轻人一样健康。

笔者经常习练太极拳,内在的精气神旺盛。如果感冒了,不用吃药打针,只要放松地睡上一觉,醒来后就全身轻松,感冒无影无踪。

人到中年,经常出现精力不济的情况,稍微地努力工作一下,就感觉很累,很疲劳,甚至“心有余而力不足”。原因就是从出生到中年,人一直在消耗生命能量和磨损承载生命能量的躯体,这种生命能量就是——气;这个躯体就是使气得以良好流通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功夫界谓之通透度。这个时候,如果能通过太极拳有无相生地互动,就可实现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内气充溢,精神饱满。

有——躯体之四肢百骸,即阳面,属太极拳中能看得到的动作招法,如正反扭环、公转自转、放大缩小、折迭往复、对拉拔长、周身如球等的锤炼。

无——内在里,遍布周身上下内外之主宰人的生命活动的神意气,如神的虚灵明净、意的灵动专注、气的充足充沛等和谐共济。

如此这般,四肢百骸、五脏六腑里,容纳气的空间就会扩大加深,即传统太极拳界、功夫界所说的通透度好、松得好,这样,气血流通得好了,自然会身心内外舒畅,内外之气通达周身,使人的精气神不外露,内敛、内收、内求、内化,从而对精力的恢复有莫大帮助。如此这般,人就又能像年轻人一样,可以加班,可以说话不累,可以走南闯北而不倦了。

当然,这还因修炼太极拳的时间、对太极拳理法理解的深度,以及依据太极思维处理各种事务的水平而有所不同。

如何更好地实现强身健体之目的呢?

其一,形不破体——动作招式圆绵连活、随曲就伸、偏沉则随、内外相合、自然舒适、柔净飘逸,在演练太极拳和日常生活中,均做到松稳慢匀。

其二,气不涌出——练太极拳千万不要追求气感,亦不能让气在身体的某个部位集聚,要“气遍周身不稍滞”,更不能随意发脾气。《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些致病的七情,要避免,力争做到松散透空。

其三,意不着相——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这个境界,需一定时间的锤炼和默识揣摩,锤炼和默识揣摩的重要内容是松空圆满。

其四,神不外露——行拳走架和日常生活中,要收视返听,七分向内,三分向外,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要逐渐实现松化净乐。神——虚灵、净空,仿佛天空之空,能包容整个虚空。既然能包容整个虚空,则心量就会无限大,就会超越名和利的桎梏,从而轻松面对一切苦难。

强身健体的关键,是建立有效补充生命能量(精气神)和解除疲劳的秘密通道,这个通道藏在太极拳中,有心人一定要发现之、践行之,深悟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