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成功:如何创新决定创新成果(13)

案例分析:当创造力取代商业化时

公司: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

有些企业可以为创造力投入很多精力和资源。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PARC)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施乐是创造力的温床。在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高投入和一些奇思妙想为施乐带来了各种突破性的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包括涉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成千上万的新创意和成百上千的创意原型。但是,某些地方有些失控。虽然该中心的创造力旺盛,但它似乎无法对其进行投资。很多创意因此被搁置起来,从未实现商业化。虽然有的创意实现了商业化,但是并没有获得成功。总的来说,施乐的创造力旺盛,却没有获得与此相一致的商业上的成功。为什么呢?

显然,施乐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创造力上,以致削弱了其进行商业化的能力(换句话说,削弱了其从创新中获取价值的能力)。对创造力的过于关注使该公司失去了目标。它发现无法从对创造力的投入中获取价值。当然,苹果电脑公司的CEO史蒂夫·乔布斯在考察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时,还是通过许可经营的方式买下了施乐的一小部分创意,并将其用在了个人电脑上。结果是,施乐不得不努力平衡创造力与获取价值之间的关系,以使其创新工作走上正轨。

无论是商业化占主导地位,还是创造过程占主导地位,都会使企业的创新工作陷入僵局。正是因为很多企业都无法同时经营好创造力和商业化,本书才希望介绍给大家如何才能有效地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