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动成功:如何创新决定创新成果(11)

企业管理者:是艺术家还是电影导演?

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管理创新过程中的创造力元素,他们错误地认为,组织结构和流程是创造力的天敌,将组织结构加在创造力上会损毁创新成果。事实上,如果构建并使用得当,组织结构将会增强创造力。

那些认为创造力无法管理的人通常会认为,只有具备艺术天赋的人才具备创造力。或许这可以让满脑子都是标准化项目管理方法的管理者从艺术家的角度对绘画过程提出建议,就好像他是在画一幅画。首先,管理者会让画家在开始作画时不要关注细节,只用大画笔勾勒出基本轮廓。如果大家对此没有异议,画家就可以开始描绘细节了。另外,让画家不要用太多的蓝色,因为营销部的人说蓝色与他们将要挂这幅画的地方的背景颜色有些冲突。最后,无论如何都要在本月中旬完成第一次巡展,要根据这样的时间表来安排画家的预算,这样就可以得到管理者想要的结果。

很明显,对画家创作的这种干扰将会产生一幅糟糕的作品,更多的情况是画家会拒绝创作。所以,用这种思维模式管理创新中的创造力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管理创新中的创造力就像是电影导演在指导拍摄一部电影。

电影导演必须负责应对从演员、摄影师、造型师到资金提供者、摄影棚的高级管理者的所有人的需求和情绪。他们还要了解目标受众的喜好,以便将精力放在重要问题上,拍摄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此外,他们还要知道何时应该不折不扣地根据剧本拍摄,并力求完美;何时应该脱离剧本,去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由于电影导演的工作也要被评估,拍摄资金也是根据预算和时间表所规定的目标而安排的,因此,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预算完成工作。然而,即使没有安排相关的预算和时间,他们也必须知道何时应暂缓按原计划拍摄,以便用更多时间将某一特殊场景拍摄得更好。接下来,他们会想办法弥补损失的时间和预算。电影导演需要面对无数的物流和技术问题。他们要解决来自明星、预算、剧本、相关利益群体、时间表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了所有问题,才能拍摄出具有轰动效应的作品来。用电影导演的工作来比喻创新管理者的工作是很恰当的。

本书讲述了如何才能构建一个集自由和纪律于一体的组织,该组织既可以产生创新设想,又可以将创新设想商业化(获取价值),并且可以一直这样做下去。平衡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并使其能够齐头并进,对于管理者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处理好创意的产生与获利(换句话说,商业化)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之所以只能做一方面的工作,是因为他们认为一方面工作的成功必将干扰另一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管理者的参与,如制定清晰的创新战略和创新流程,发挥强大的领导力量,就只能产生创新设想,而不能将其商业化,或者相反。对于创新来说,这两方面工作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它们很难“和平共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