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水和谐(1)

胡鞍钢

“水是地球之肾”,是“生命之源(泉),生产之要(素),生态之基(础)”。水源及生态系统是最重要的生态资产,水利设施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具有公益性、战略性与安全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参见胡锦涛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见新华网,20110709。)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利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1977年是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这一阶段集中力量兴建防洪灌溉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和粮食安全等安全性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1988-1997年是水利发展显著滞后期,由于水利投入持续欠账,水利建设供给明显不足,水安全性和生态环境供需矛盾扩大,供求差距不断拉大;1998-2010年是水利改革发展转型期,受1998年大洪灾的影响,国家重新开始重视日益严峻的水危机,水利建设迎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高潮,但是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水危机已然成为最大的危机,水挑战已然成为最大的挑战。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中国的水危机,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增加,水资源与水灾害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不仅水灾害频度和强度都可能加大,而且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加,2010年洪涝灾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为3505亿元,是本世纪之最。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央一号文件)以水利为主题,标志着水问题已经被提到了空前的决策高度。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第一条是水资源总量控制红线。到2015年,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全国年总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第二条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要比目前下降30%,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要从0.5提高到0.53;到202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第三条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到2015年,全国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提高到60%(参见文婧:《全国用水总量“红线”锁定6700亿方》,载《经济参考报》,20110722。)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