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3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2)

我们预测时同时考虑了两个趋势的作用,除了自然趋势之外,我们还考虑了规划引导趋势,国家“十二五”规划首次将人口预期寿命纳入五年规划,并提出到2015年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5岁,笔者亲身参与并推动这一过程。规划的引导将加速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我们估计到2020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将达到77岁,到2030年达到80岁,比单纯趋势外推法高出若干岁,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我们的估计要比联合国等机构的预测乐观得多,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到2020-2025年间,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5.6岁,到2030-2035年间,中国的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7.2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提高中西部,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水平,控制这些地区癌症、脑中风、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围产期疾病等的发病率,这都对预期寿命的增加作用显著。(参见卫生部课题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总报告》,2010年5月。)

当然,健康水平的提高并不一定反映在预期寿命上,因为预期寿命只是代表生存的时间而并不能全面地衡量健康;健康优先是让十几亿中国人民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具生产率的生产力,更长久的生活寿命,更幸福的生命力。从定量指标来衡量,就是要进一步提高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健康预期寿命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指标,是指一个人生存期间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2002年,中国人口健康预期寿命为64.1岁,比美国低5.2岁,我们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将提高到71岁,与美国的相对差距将由4岁缩小为2.1岁;到2030年,我国的人口健康预期寿命将提高到75岁,与美国的相对差距缩小为0.3岁(见表1),预计在2040年左右就可以赶上和超过美国。

我国健康之国战略可以分三步走:2015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展中国家前列;2020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见表2)

提供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核心内容是要实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要建设“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框架体系。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05年的61.7%提高到2020年的90%以上,2030年达到95%以上,基本解决3亿多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的问题。(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是指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严重缺水的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由2005年的53.1%提高到2020年的80%以上,2030年达到90%以上。

构建广泛可及的健康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城市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市场,满足不同人群的卫生健康需求。农村人口获得初级卫生保健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政府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的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左右。(2000年世界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这一比重平均数为6.9%)

建设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型社会。(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指导、社会承办、市民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网络和管理体制,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全民健身辅导站,开展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提高体育人口比例,提倡“人人体育锻炼,日日体育锻炼”,使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更加科学化、普及化、生活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6.5亿人,婴儿死亡率降至4‰以下,农村孕妇死亡率降低至10/10万(见表2),控制艾滋病发病率和其他传染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