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层面的帮助
临终的人经常会遇到很多精神层面的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寻找某种意义,或者努力维持身心合一,维持与他人的关系并找到希望的。值得注意的是,病人精神层面的需求贯穿着病人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层面的需求。
护理者往往不能解答病人有关精神层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对超脱的理解也不同。当病人问及类似的问题时,你可以与他分享自己的看法,但是病人问类似的问题,可能根本就不想得到回答。相反,他们经常会由此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唱自己喜欢唱的歌。
我们第一次与病人交谈,当他们问及精神和信仰问题,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认真回答。有时候,对方只是看着我们,倾听我们的诉说;有时候,对方会就我们的回答继续讨论。当我们不说的时候,对方则顺着思路继续谈论下去。最后,我们终于明白,对方提出这种问题,往往是想阐明自己的想法。谈论只是梳理他们自己的想法的一种手段,他们也希望我们能允许他们说出心里的想法。所以,当有人问我们类似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是认真聆听,跟随着说话人的思路,与他们同行就可以了。
病人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找到生命的意义,达成身心合一,思想上也就越来越平静超脱了。有些东西会有帮助,例如诗集、影集、雕塑或偶像。有些地方也会对病人有益,例如,森林小屋或自己的家。还有一些特殊的时刻,例如生日、纪念日、节日。还有一些人,例如亲人,尤其是自己的孩子们。我们可以通过询问和聆听,得知什么对病人最有帮助,然后可以安排病人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病人在思想上得到支持。精神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哪怕是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是如此。寻找生命的意义,身心合一,充满希望可以丰富整个人生。照顾者就是要帮助和支持病人为生命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开发病人的创造力。比如说,疗养院要举办一个活动,参加者可以在音乐、文学、戏剧、视觉艺术、金属工艺等各个领域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护理人员也可以与病人一起完成。这对他们的身心都非常有好处。
最后,我们要说的与之前提到的四个层面都有关系:我们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但是有时候问题会不断重现。例如病人总会反复地问:“谁来照看我的孩子,让他获得好的教育?”“我真的在26岁就要死吗?”之类的问题,而且日后会不断地问起。护理者要时刻做好准备倾听他们。不必设定任何目标,因为只要活着,人就会不断地有问题、需求、欲望和担忧。我们不可以设定目标,一一解决。死亡对谁都是不速之客,没有人可以了无牵挂地离开,最好的解释就是,只要人活着一分钟,就总会有事情要担心。
帮助病人的指导性工作
我们在书中之所以如此强调任务型理论,原因之一是想给护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关注临终的人们具体需要做什么,从而提出对护理者工作的指导方针。护理人员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都可以帮助病人来完成一些事情。但是,有些人可能不需要这样的帮助,或者有人认为在生命最后阶段,自杀是自己的使命,所以就这样做了,实际上于情于理这都是不能被接受的,尤其对于那些试图给予帮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