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李安电影的7个特质(1)

3.父权

有人认为李安的电影,重构了传统父权秩序。乍看之下,他的早期电影三部曲,似乎挑战了保守价值,并且威胁要淘汰传统父权,片中呈现的父亲形象,处于弱势并且带有一股滑稽气氛 ─如《推手》中投靠儿子的父亲,被美国儿媳嘲弄;或《喜宴》中探望儿子的父亲,被同性恋儿子“欺瞒”。在此同时,年轻一代的男女,乍看似乎符合他们的时代并“切合实际”,有能力与(后)现代世界连同其西方价值、角色、期望和制度进行妥协。然而,在早期电影三部曲的末尾,父亲终能重新修补自身的形象,赢回传统上应得的同情、尊严与尊重,并且重建保守的父权秩序。这一点在《喜宴》中,尤其让人印象深刻。在该片中,父权是在正视同志与妇女解放下获得修补 ─事实上,父亲的愿望终获实现,他有了传承香火的孙子。因此,父权的权威与后现代全球化社会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有利于传统的情况下,再度获得妥协,同时也修补、尊崇了父亲形象。李安的电影最终还是在杂糅的后现代经济与文化中,恢复了父权。在《理智与情感》中,父亲形象因死亡,而在电影开始之时,即被排除于家庭外 ─紧随而来的是,重建父权秩序以恢复脱序的家庭与社会和谐的需要。在《冰风暴》中,电影末尾显示,父亲痛悔自己舍弃了父亲应尽的责任。由此可见,父权的重建与加强,是个不断在李安电影中出现的主题,不仅华语片如此,英语片亦然。

4.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也是李安的电影主题之一,虽然这似乎与李安对父亲形象的尊敬,有所矛盾。李安经常以同情的态度,处理“受压抑的女性”这个主题,这些女性在职责受到严格限制下,仍努力实现自身的角色,但又难以充分实现,如《理智与情感》的艾丽诺 ·达什伍德(埃玛 ·汤普逊)、《冰风暴》的艾莲娜 ·胡德(琼 ·艾伦)以及《卧虎藏龙》的秀莲(杨紫琼)。

李安的电影以女性中心闻名,在他的电影中,女演员的角色,受到充分发展且细腻入微。从《理智与情感》与《饮食男女》对姐妹情谊的探讨,到《冰风暴》对女性性欲的剖析,以及女性主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李安以聚焦于女性观点著称。他的电影,通常具有多重的故事情节,这些情节紧随女主角的心路历程,赋予她们相等或超越男性的银幕时间。如《饮食男女》(记录了六段恋情,其中两段失败)中,复杂交缠的故事情节,以及《理智与情感》对女性心理两种面向的惊人探讨。在《断背山》中,李安尤其关注男性的选择对他们生命中女性的影响,特别是他们的妻子与女儿。

同样地,李安经常让他的男性主角,带有软弱与优柔寡断的性格。这类例子如《理智与情感》的爱德华 ·费拉斯(休 ·葛兰),《冰风暴》的班 ·胡德(凯文 ·克莱),乃至于《卧虎藏龙》的李慕白(周润发),李慕白为了玉娇龙(章子怡)而分散了注意力,等到他要向秀莲表白时,为时已晚(他即将死去)。

5.局外人

李安的电影中,处理了被语言差异、文化行为符号、种族,乃至于性倾向排除的角色 ─“局外人”的问题。例如早期电影三部曲,再现了年轻西化的一代,拼凑混杂的后现代认同,完全把传统父权当成了“局外人”。西化的台湾人的离散身份认同,如《推手》与《喜宴》中的台裔美人,或《饮食男女》中西化的女儿,与传统中国价值产生冲突,并且质疑传统“父亲形象”角色的正当性。

《与魔鬼共骑》,描述两名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为南方而战的“局外人”的真挚友谊:日耳曼移民杰克 ·罗岱尔(托比 ·麦奎尔)与原为黑奴的丹尼尔 ·霍特(杰弗里 ·莱特),在不断受到南方同袍蔑视、侮辱与虐待下,成为难得的好友。同样地,在《断背山》中,李安探讨 1960年代美国乡村地区的同性恋议题,恩尼斯(希斯 ·莱杰)与杰克(杰克 ·吉伦荷)面对传统社会期望的限制时,觉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藉由“局外人”或“异乡人”的主题,李安得以汲取自身文化流离产生的丰富个人经验;李安对于他“不被接受的”角色的同情,强烈表现在他所有的电影中(虽然他努力想赢得观众对绿巨人浩克的同情与理解,但结果证明这几乎是个难以企及的目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