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应节气:让健康准时到来(14)

养阴

《内经》中还有“秋冬养阴”之说,这是因为人体经春夏发萌长足之后,将进入收藏之时,此时对阴精一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如果阴精能够充足,则能为入冬后的潜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内经》所说的“秋令之应,养收之道”。秋季进补,不仅可以适应秋季气候变化、保证秋季健康,还能为“冬藏”做好准备。

对于养阴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在作息上保证“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说:“秋三月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就是说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睡眠的姿势最好是右侧卧,微屈双腿,全身放松,一手屈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为好,最好不要张口呼吸。

其次,就是食补。民间素有“贴秋膘”之说,就是指人在秋季要吃点儿营养价值高的东西补身子,以便迎接寒冬的到来。但怎么补才算健康也有说法。因为秋季本来干燥,如果补身不当,更要加重肺热。经历了酷暑难耐的夏季,人的脾胃比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补滋腻的养阴之品,往往会使 “虚弱”的胃肠无法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饮食应以清淡、滋阴润肺者为宜。另外,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这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补的必要,如果本身体质很好却一味乱补,反而起到负面的作用。体虚者又分很多种,如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秋冻

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确实有一定的医学道理,中医认为,秋天的降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逐渐添加衣着,以适应外界环境。因秋天有的时候温度还是有些高,比如“秋老虎”,过早地穿上厚重的衣服,会导致人体出汗,阴津耗损,阳气外泄,这就和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养的养生需要相悖了。

所以在秋天应该让身体感受适度的寒冷刺激,当然“秋冻”也要因人、因时而异,而且要适度,一些爱美的女孩在深秋仍然穿着单薄的裙装就不值得提倡了。

除了在衣着上注意“冻”外,冷水浴对提高身体耐寒能力,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也是十分有益的,它可以预防感冒、支气管炎,也可以改善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行这种锻炼可在夏末开始,先用温水,逐渐改用冷水,同时用毛巾擦身。适应之后可以进行淋浴或者浸浴。冷水浴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血管的承受能力,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此外,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使人食欲旺盛,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当然,这要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不能一味模仿。

大多数女性在深秋和冬季都手脚冰凉,但脚心里有很多关键穴位,所以脚千万不能着凉。注意脚部的保暖和经络畅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数十年如一日,早晚按摩双脚,从不间断,直到晚年仍精神抖擞,老而不衰。可早晚两次在床上进行,两脚心相向,先把双手掌搓擦发热后,左手按摩右脚心,右手按摩左脚心,至脚心发热。

养好“秋”身,静好“秋”心,健康和美丽也就与秋天同在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