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决定了管理的成败(2)

这些人没想到刘邦会这样大度,也有些疑惑,就问刘邦:“你放我们走,你自己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呢?”刘邦说:“放了你们,我当然也不能回家了,我也要到处流亡,躲得一时是一时。”听刘邦这样说,很多人都愿意跟着刘邦逃亡。

于是一行人向大山进发,因为在山中容易躲过官兵的追捕,也方便找到吃的,利于生存。就在他们向大山走去的时候,前面探路的一个人突然跑回来说:“不好,前面路上有一条大白蛇挡住了道路,不能再往前走了。”

不能往前走,就只有绕道而行,这样的话,他们就不能及时进入山中,会有被官府抓住的危险。刘邦听说有大蛇在前,拔出佩剑说,不就是一条蛇嘛,有什么好怕的。他带着人继续往前。走不多远,果然见有一条大蛇盘踞在路上。刘邦举起剑就向大蛇砍去,大蛇受到攻击,也向刘邦扑来,刘邦连砍带劈地,把蛇砍死了。

一行人继续上路,走不远,前面突然出现一老婆婆在路边坐着哭。他们就好奇地走上前去询问,老婆婆说:“我的儿子刚刚被人杀死了!”大家正在安慰老婆婆,老婆婆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刚才在路上睡觉,被赤帝之子给杀死了。”话一说完,老婆婆突然就不见了。

大家惊异之下,联想到刚才刘邦杀死的白蛇,莫非就是老婆婆所说的白帝之子。于是,刘邦是赤帝之子的说法也就传开了,跟着他的这些人也更加死心塌地了。

封建时代,人们大都迷信于鬼神之说,也许上面的传说只是跟随刘邦的那些人为了宣传刘邦所为。无论如何,这些都大大地提升了刘邦的人气,除了这些方法,刘邦本身的人格魅力,也对他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有一次,夏侯婴升官了,非常高兴,就把这好消息告诉给刘邦。刘邦也替夏侯婴高兴,于是两个人弄来酒菜,你来我往地痛痛快快喝将起来。喝到兴起,刘邦和夏侯婴拿出剑来比划着玩。结果一不小心,刘邦把夏侯婴给弄伤了。这事刚好被别人看到,那人就去向县令告发,罪名是刘邦蓄意伤害“国家公务员”。这在当时可是很重的罪,刘邦急坏了,就和夏侯婴想办法。

罪名是有了,可是要问刘邦的罪得有证人啊。当然,最有力的证人就是夏侯婴了,县令就把夏侯婴找来,问是谁把你砍伤的。夏侯婴只说是自己不小心砍伤的。不管县令怎样问,夏侯婴就是不肯招认出刘邦来,最后受到了鞭挞一百下,入狱一年的刑,到头来他也没说出刘邦一个字来。这件事上,感触最深的当数萧何和曹参二人了,当时他们二人同在县里为官,上上下下也为刘邦打点了不少。他们看到夏侯婴那种为了刘邦牺牲而不计较任何得失的劲儿,也为刘邦的个人魅力所折服。这也是他们日后拥护刘邦起兵,又忠心耿耿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动力之一了。

作为一个管理者,能让部下把自己当成最好的朋友,刘邦无疑是做得相当成功的。很多人在谈到管理时总是认为做好管理最重要的是制度,殊不知做好管理,人缘更为重要。制度也许在小事上可以对下属有所约束,但是肯定不能让下属甘愿为了公司去作任何牺牲。所以,要真正赢得下属的忠诚,还得靠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总结起来就是宽宏大量,有容人之量,能让部下心悦诚服;另外要知人善任,能够有凝聚力。

此外,很多管理者认为,管理者的个人能力是最重要的。其实这一点也是错误的,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让他管理的团队能够发挥集体的优势。个人能力再强,也会有所局限,只有凝聚集体的力量,才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项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论个人能力,项羽比刘邦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可是项羽没有凝聚力。唯一的一个谋士范增的意见,他都不能听下去。独断专横,总是想凭个人的能力来完成每一件事情。项羽用这样的管理方法,最终失去天下应该是很正常的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