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因此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经济和政治的措施,纠正“左”的错误。但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出现了许多错综复杂的情况。
由于一个时期以来,毛泽东对国内阶级形势、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以及他同刘少奇主持的中共第一线领导之间分歧的发展,使党内生活越来越不正常。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毛泽东多次对中央一线的工作提出批评。到了“文化大革命”前夕,他进一步认为,全国的党、政、军各界混进了一大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有发生反革命政变的可能。毛泽东对中央第一线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逐渐失去信任,因此有些重要问题不再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核心成员商量,而采用非正常的程序和手段直接处理,包括改变中央第一线领导的集体决定和处分一些高级干部。野心勃勃的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则利用毛泽东的崇高威望,挑拨离间,以售其奸。刘少奇等在中央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显然感觉到了这种不正常局面,但又没有办法出来抵制和纠正,只有加强集体领导,多请示汇报,尽量按毛泽东的指示行事。尽管如此,仍不时遭到毛泽东的批评和否定。正如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这个期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的错误发展得越来越严重,他的个人专断作风逐步损害党的民主集中制,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党中央未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这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毛泽东自1965年10月起多次提出“中央出修正主义”的问题。1966年1月12日他在武汉对当地几个主要负责同志说:去年10月,我在北京讲过,如果北京搞修正主义,你们地方怎么办?是不是学蔡锷起义,打倒袁世凯?我总感到要出问题;我讲了以后,一路上从天津到南昌,经过许多地区,都没有听到反应。由于毛泽东没有明说“中央搞修正主义”的是谁,别人又不能瞎猜,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都不清楚也不理解究竟是怎么回事,当然也就无法作出“反应”。林彪1967年5月在会见外宾时当着毛泽东的面说:“有人说毛泽东同志就是拉一派打一派。现在中央领导同志凡是在群众中有威信的,全是毛主席事先将文化大革命的底交给他们了,所以他们未犯错误。”这说明毛泽东曾经向少数人交过底,但显然不包括刘少奇。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文章是由江青在上海同张春桥(当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策划,姚文元(当时任上海市委写作组成员、《解放》杂志编委)执笔写成的,并且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1966年2月2日至22日,江青与林彪相勾结,由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宣称建国以来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这次座谈会的纪要经过毛泽东几次亲自修改。这两件事在进行过程中都有意保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