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赤道以南的罪与赎(7)

巴西人说葡萄牙语的方式也增强了等级和分层观念。英语中,我们只有一种形式指称第二人称:you可以适用各种场合,无论对方是总统还是清洁工。其他语言,比如西班牙语和中文中,第二人称分别有两个词:一个是非正式用语,一个是正式用语①。相反,巴西葡萄牙语②则有四种不同形式的称谓。两个是相对非正式的:tu,用于私人场合;você,用于一般场合,比如称呼和自己平等的人。另外,还有两个正式的称谓:极其正式的o senhor,用于表示敬重或尊重;介于非正式和极其正式的称谓间、普遍使用的敬语,如doutor,seu,或阴性词dona,用于名字前。Doutor③的字面意思是“医生”,但它已经成为一种尊称,可以加在任何一个已经拥有或有望拥有大学学历的人的名字前。我当然没有医学学位,所以当推销员或自认社会地位比我低的人称我doutor或chefe(意为“老板”)时,我感到浑身不自在。比如,在我工作了八年的那栋楼里有几个电梯工,我总是以“você”相称,意在表明我们是平等的。但他们总是叫我“拉里博士”,我一直都无法让他们用不太正式的称谓称呼我。

公共官员则坚持这种繁文缛节,因为这可以强化自己的权威感,提醒诉求者谨记自己的下等地位。2003年,我想写一篇关于一桩相当荒唐的猥亵案的文章,因此就采访了里约公共检察院一位负责该案的初级律师。她大概比我小20岁,但当我称她você的时候,她斥责了我,坚持说我应该称她senhora或Doutora Joana(若阿纳博士)。我认为她的尊重要求不仅荒唐而且妄自尊大,就继续用você称呼她。不承想,她突然生硬地中止了采访,理由是她觉得我对她不够尊重。

甚至宗教和敬拜仪式中也强行渗入了巴西人竭力反对的等级观念,这不禁让我们又想到了“窍门儿”。按官方统计数字,巴西是世界上罗马天主教信徒最多的国家。在2000年最新一次人口普查中①,绝大多数巴西人,即85%的人口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日常生活中可以普遍感觉到天主教信仰的存在:走进任何一个城镇的酒吧,都可以看到与卡沙萨酒(cachaca)紧邻的墙上的神龛里摆放着圣像,通常是圣乔治和圣芭芭拉。每逢宗教盛会,比如贝伦港的烛光节(Círio in Belém)或圣保罗的圣母显灵日(Our Laday of Aparecida),都有数百万的朝圣者蜂拥而至大教堂,朝拜圣母玛利亚。日常用语中也不时出现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用语:对“明天见”这种友好话别的一种常见回答是se dues quiser,意思是“如神所愿”。

不过,正如巴西人生活中的其他许多领域一样,这些貌似陈规的宗教信仰宣言,掩盖了更深刻、更复杂的现实。根据巴西主教联合会的数据,在声称自己是天主教徒的人中,只有五分之一真正做弥撒。做弥撒的群体中,女性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性。在内陆小镇,教堂往往建在主广场上,对面则是市长办公楼、餐馆和酒吧。男人坐在广场上玩多米诺骨牌、下国际象棋或者玩桌球,到酒馆饮酒,而妇女和孩子则参加宗教仪式,这是司空见惯的。但即使去教堂的人,通常也只是参加人生中的重大活动:洗礼、婚礼和葬礼。

许多名义上声称信仰天主教的人同时也信仰其他民间宗教。这种“混搭”正是巴西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这些民间宗教中最重要的是巴西黑人的宗教,比如马孔巴教①(macumba),坎东布莱教②(candomble)或者翁班达教(umbanda)。这三种宗教与海地的伏都教(voodoo)或古巴的萨泰里阿教 (Santeria)有教宗渊源,均起源于西非并信奉相似的神灵。还有一些人自称是“通灵者”,信奉19世纪法国思想家阿兰·卡尔德克(Allan Kardec)的学说,相信转世,认为活人可以直接或通过灵媒与死者对话。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