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赤道以南的罪与赎(6)

在巴西,法律并不被视做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准则,而仅仅是理想和善的表达。比如,巴西宪法是全世界最慷慨、最进步的宪法之一,保障公民享有甚至其他各国所没有的诸项权利。但其中的许多权利,比如许诺给穷人或受歧视的其他群体的利益,只是一纸空文。国会尽管拥有授权,但从未实际拨付资金履行这些宪法保障。宣称要做好像就真的做了一般。这种态度溢散到巴西人生活的其他许多领域。人人都知道许诺从不会兑现,因此没有人把它当回事儿。这正是人们一开始轻易许诺的原因。

尽管总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等级观念,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人享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待遇的思想,实际上已经融入了法律。直到最近,有大学文凭的人如果因罪被诉,还是会自动地同关押“普通罪犯”的监狱分开,而是被单独关押在更舒适的地方。所以,当里约一个显赫的商业家族的年轻富二代被诉酒后殴打一位清晨等公交车上班的女佣时,他可以援引“特殊关押”的规定。2000年发生了一起臭名昭着的案件,圣保罗一家报纸的编辑盛怒之下杀了自己的女友,却拖延数年之久才审判。

但凡有点儿权力的人——不论是在商业、政治、执法、教育、宗教还是体育部门——往往都将其权力用到极致,以各种方法显示其地位,比如流露一种明显的傲气,倾向于将一切挑战、保留态度和质疑都视做“犯上”(lèse-majesté)。经常用以代替“巴西民族”的一个措辞是“巴西大家庭”,其意是总统扮演着父亲的角色。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老师教、学生听和记,结果到美国攻读研究生的巴西人初次接触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学习法时,常常感到吃惊。运动员不应当质疑教练和球队所有者的决定,如果他们胆敢质疑,就会被列为“麻烦制造者”,当替补队员或者被转会。雇员抱怨说,雇主很少倾听他们的意见,而只是一味地被要求服从命令。

有时候,如果一个有点儿权力的人没有得到他认为应得的尊重,而只是被当做普通人、适用同其他人一样的对待标准时,其结果也是可以预料的。这种情况下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知道你是在跟谁说话吗?”(Você sabe com quem está falando?)如果一个VIP发现有人挑战他的行为——比如,到银行办事或售票厅买票时,想插到那些耐心排队的人的前面,或者因超速而被警察拦下,他的反应可能是“你知道你是在跟谁说话吗?”再比如,一个警官下班后因为停车位或挡板被撞而同另一个司机发生争执,他可能也会说“你知道你是在跟谁说话吗?”他甚至可能掏出枪为自己的话壮势。这种事一直都有,但通常没有任何人因此而受惩罚。

当位高权重之人认为自己受到挑战或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时,他们常说的另一句话是Quem manda aqui sou eu,大致意思是“这里我说了算”。1981年罗纳德·里根总统遇刺后,国务卿亚历山大·黑格(Alexander Haig)对美国媒体也说了类似强硬的话。他因此遭到奚落,声望受损。但在巴西,这样的话,特别是当带有愤怒或侮辱的口吻说出来的时候,意在让对方认识到既定的尊卑制度和权势等级,迫使下级畏缩、让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