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握手三洋(1)

“三年之内我们将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的全球老大”,

自90年代起,全球充电电池市场基本由日本厂商独占天下。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据着全球近90%的市场。然而中国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比亚迪自1995年成立并开始涉足电池生产以来,在短短数年里迅速崛起。

凭借巨大的成本优势,比亚迪先后拿下台湾大霸、日本日高、飞利浦、伟易达等厂商的大额订单。而近两年与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以及国内新兴的波导、TCL、康佳、等手机厂商的合作更使得比亚迪一跃成为与三洋、索尼比肩的全球第三大电池供应商。而日本的东芝、松下,韩国的三星、LG等电池业务则日渐式微。2002年后,日本锂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03年已降到58.2%。随着中国公司的迅速崛起,日本企业已明显感到了冲击和压力,他们与中国电池商的摩擦也自然而生。

比亚迪虽然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拔寨,但架在中国企业头上的专利之剑成了比亚迪自身发展最大的障碍。以技术为矛、专利为盾,GE、微软、丰田、索尼、诺基亚、三星等世界级企业在中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以DVD生产为例,中国企业不得不为每台出口DVD机上交十几美元的专利费,这让不少中国企业有了共同的认知:技术天堑几乎无法逾越,掌握在别人手里的专利犹如一堵打不穿的铜墙和一条要命的绞索,而在电池领域更是如此。作为后进者,比亚迪只能在日本企业后面进行学习和改良,而基础专利牢牢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但是比亚迪从来不怕技术封锁,依靠自己力量实现研发创新;比亚迪重视知识产权,从企业开始发展就不断积累专利。虽然战略上藐视敌人,但战术上还是严阵以待。

自1999年以来,比亚迪在国内外申请的专利数以平均每年195%的速度增长。比亚迪每年在专利保护方面的投入多达5000万元,对于专利发明人的奖励平均高达10000元每人次。面对如此多的专利数量,比亚迪在2001年成立了知识产权与法律部,专门负责公司的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等事务。在知识产权纠纷的维权方面,比亚迪在中国、美国、日本及欧洲均聘请有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律师及法律顾问,在必要的时候,比亚迪会整合其在全球的法律顾问资源进行知识产权维权。比亚迪的准备是必要的,因为它的快速发展早已激起了日企的强烈反弹,日系厂商开始以专利为武器开始维护其市场的优势地位。

2002年9月23日,三洋公司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比亚迪股份公司以及该公司的美国法人--比亚迪美国公司,指控其侵害了该公司的专利。诉讼的主要对象是面向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涉及的专利包括“锂二次电池”及“确保保护性电路可靠性的电芯”两项专利,诉讼要求禁止比亚迪向美国出口及在美国销售比亚迪公司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并且赔偿损失。

锂电池是1990年由索尼公司首次研到成功,之后在市场上推广迅速,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近年来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的高速发展,给锂电池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由于我国有着得天独厚丰富的锂矿资源,是发展锂电池的最大优势之一,这给我国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充电电池市场几乎是日本厂商的天下,三洋、索尼、东芝、松下等制造商占据着全球近90%的市场。直到近几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才有了长足的进步,比亚迪公司即为其中的佼佼者。由于生产技术不一样,他们的成本可以比日本厂商低30%-40%,而性能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