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1)

众包:网络社会的社会生产

这不只是一场互联网的变革,这是整个商业的变革;这也不只是一场商业的变革,这是整个社会的变革。简单地说,“众包就是社会生产”。众包的出现,始于开源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证明,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能够创造出比诸如微软公司等商业巨头所能够生产的更好的产品。互联网的无限连通凸显了这一点:社区比公司更能够有效地组织起人才资源,一项工作的最好人选就是最想做这个工作的人;而评价一个人工作表现的最好人选,就是他的朋友和同龄人。当然这些人必须有着极大的热情来持续改进这一产品—只要能创造出人人受益的美好事物,人们就觉得快乐,愿意贡献。那么,众包将来到底会有多普遍?“这个星球的上网人群已经超过10亿,这些人每天大概有2亿到6亿小时的空闲时间。”每一个公司,每一个企业家,以及每一个有好点子并知道如何将这个点子付诸实践的人,都有责任让林林总总的众包得以实现。

大规模的业余化:“多样性打败超人能力”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此媒体非彼媒体:由非专业人士创造内容。一个孩子制作的广告,与一个科学家在闲暇时尝试发明一种新的有机肥料本质上并无不同。相同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廉价的生产成本,大量过剩且分散的天赋和创造力,由一群志同道合又充满激情的人组成的网络社区来从事生产。

群体智能是集体认知的一种形式,“蚁群行动起来就像是一个器官里的各个细胞,在蚁群中发挥作用的就是集体认知”,汤普森在《虚拟组织》中说,这也能在人类的选举中看到:上百万人的选择产生一个结果。自20世纪初,社会学、行为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学者们都开始研究这一现象。互联网出现后,群体智能有了更大的应用。但“此大众非彼大众”,由于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大幅度提升,今天的业余工作者已经大大超越了昨天的专业人士。

众包通过三种形式应用群体智能。第一是预测市场,如预测总统竞选或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胜者,其功能很像证券市场。如:购买哪一种服务、接受哪一种教育、选择在哪一个行业里就业、企业要开发哪一种产品,当然也包括要购买哪一只股票……谷歌、微软、德意志银行等企业,都采用过预测市场的方式来帮助公司制定战略。市场比专家更胜一筹,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托马斯·马隆在《工作的未来》中解释:“其实很简单,中心计划人员掌握的信息不如分散的销售人员掌握的那么多。”第二是解决问题。需要帮助的人将问题在网络上公布,问题就会被一些也许身份你都无法确定,但可能帮得上忙的人看到。“创新中心”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它拥有分散在各地的14万名科学家,为世界500强公司解决棘手的研发问题。第三是汇集创意。这类似于网上论坛,只不过要花几周时间而非几个小时。“点子汇”和众包很像,只是前者对提交内容的要求更为开放。这些点子不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而是用于创新。并不是互联网实现了众包,它只是极大地改善了众包的效果。

众包植根于一个平等主义原则:每个人都拥有对别人有价值的知识或才华。众包作为桥梁将“我”和“他人”联系起来。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特质,每个“我”都站在众包的中心,这不是人类最近一百多年来商业社会的思维习惯。自然创造了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存在于一大群人中时,就构成了多样化。学者和企业家们还发现,我们的差异之和是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17世纪的哲学家蒙田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意见完全相同,正如两根头发、两个谷粒都不尽相同。”他辩称:“我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就是我们全然不同。”网络时代,这更将成为常识和每个人的品牌价值。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