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受伤的是谁:政界和商界相互勾结的背后(2)

美国民众已经显示出了这些迹象。

2008年秋,华尔街的多家大银行发现,它们投下的赌注将血本无归,雷曼兄弟的倒闭更使华尔街陷入慌乱。华盛顿随即出手挽救它们。时任小布什总统财政部长的汉克·保尔森同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盖特纳(不久后即成为奥巴马的财政部长)一起发出警告称,如果纳税人的7 000亿美元不立即用于援助银行的话,美国就会遭遇一场经济灾难。小布什总统和候任总统奥巴马立刻同意,国会也未加阻拦。保尔森和盖特纳随后秘密地安排了救市计划,二人决定了哪些金融机构应该得到多少援助,以及它们接受援助的条件。

这项对华尔街的宏大救市计划向美国人宣称要拯救实体经济和保住就业岗位,但是,它没有做到其中任何一条。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只拯救了他们自己,用纳税人的钱使他们的银行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以便新一轮的生意能顺利进行,并给他们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利润。而实体经济却只得到了救市资金这块蛋糕中很小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什么也没有得到。小企业无法获得贷款,很少有人在拥有房屋后能够和银行重新协商按揭的问题,因此很多人失去了住房。华尔街成功地通过游说阻止了一项提议的通过,该提议允许这些房主宣布破产而不没收他们的住房。如果该项提议通过,它将在与放贷银行协商按揭问题时,为那些束手无策的房主们提供更多的谈判筹码。哈特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大银行”得到了“很多”或“相当数量”的政府经济政策的帮助,而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普通员工”得到了同等的帮助。

整件事情开始看起来像是华尔街金融家们为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项巨大的内幕交易,而这项交易是以其他人的利益为代价的。在进入财政部工作之前,保尔森领导着最成功的大投资银行之一高盛公司。盖特纳则被一些主要的银行家们安置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这些人当中包括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罗伯特·鲁宾,他以前也领导过高盛,现在是花旗集团的一名高管。在制订救市计划时,保尔森和盖特纳与时任高盛首席执行官的劳埃德·布兰克费恩进行过商讨。也许正因为这样,花旗和高盛才成为救市行动中的最大受益者。

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欠高盛130亿美元的债务,在考虑是否对其进行援助时,保尔森和盖特纳咨询了布兰克费恩。他们没有要求高盛(或其他美国国际集团的债主们)接受少于实际债务额的赔款。纵然如此,正如总调查员在审查救市计划后的一份评论中指出的,如果美国国际集团被迫宣布破产,高盛将只能收回更少的欠款。实际上,来自纳税人的那130亿美元用于援助美国国际集团的款项很快就到了高盛的手中—尽管几个月来盖特纳和财政部拒绝公开这一事实,高盛也拒绝承认。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官员们通过电子邮件指示美国国际集团的高管,即使在提交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公开报告中,也不能公开这些支付项目。总调查员由此得出论断,援助美国国际集团的方案“没有多少成功的概率”,却让纳税人成了无辜的替罪羊。

保尔森和盖特纳则竭力为银行救市辩解,说高盛和其他华尔街银行“大到不能倒闭”,因为金融系统的其他部分紧紧依赖于它们。然而保尔森和盖特纳的后续行动却让一些大银行变得更大—为了合并其他的、弱小的金融机构,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都得到了额外的补助。另外,这些银行都可以对其坏账进行估价(大多数坏账都不可能全额赔付),而且它们还可以自行决定货币价格(即利率),因为它们通过了由财政部官员进行的所谓的压力测试,但是,这些官员唯一的信息来源却是参加测试的银行本身。美联储也保持了低水平的贷款利率,使这些大银行在贷款时几乎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