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怪异的资本主义

美国式的资本主义由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观点发展而来。它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同时由于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社会朝着有利于每一个人的方向发展。在亚当·斯密看来,这只无形的手就是上帝之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场和经济就如森林和蜂窝一样,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自然现象。它们受到上帝设定的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人们通常把亚当·斯密当做世界上第一位主流经济学家,但他却认为自己是“伦理学家”,因为他的工作是发现规律,发现上帝维持宇宙运转的规律。

这与包括日本经济学家在内的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大相径庭。现代经济学家不再试图找出使世界运转的原因,而是更喜欢自己扮演上帝的角色-试图让世界以他们想要的方式运转。由于不满足于单纯的观察,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学家亲自参与了经济运转,他们或抬高杠杆,或按下按钮,为的就是要让经济这台机器发出轰鸣声。

日本对于资本主义历史的贡献来源于它所崛起的独特环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类似封建主义工业体系的环境下被强制推行资本主义。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的经济学家、商界领袖以及政府决策者还无法理解这只无形的手。他们的宗教信仰中缺乏主神,此外,他们的经济从封建主义进化成资本主义的时间也实在太短。他们的社会运转不像是个体的大杂烩,每个个体都要追求各自的目标,而更像是蚁群,每一个人都像工蚁一样,确切地知道各自的位置,大家都在为集体的利益忙忙碌碌。这是一种通力合作、高度集中的后封建式的资本主义形式。

17世纪的奴隶被运到美洲种植园时,他们采用的是主人的姓;日本的情况也近乎如此,日本工人被冠上所供职企业的名称。工人们必须长时间工作(普通工人最长的工作时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得到的报酬却少得可怜。工人们聚会或喝醉时会唱企业之歌。对于企业来说,工人并不是成本,而是农奴或家臣,企业可以在销售额下降时随时踢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工人以生命作担保。“像水稻一样依偎在一起”是日本人的口号-的确如此,即使被焚烧,水稻也彼此依靠。

日本人认为,大企业将永远存在。日本以大企业为重。这些大企业之间互相持股、互相协作,很少能有小企业跳出来挑战它们,这些大企业之间也很少有重大竞争。大企业创造或引进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经过不知疲倦的工人推敲改进,然后应用于生产-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能达到出口要求,通常是出口到美国。

日本这种资本主义模式相当怪异-这些大企业根本不关心利润!就跟美国泡沫时期的网络公司一样,它们认为追求利润是缺乏远见的,是“短期思维”。它们想要的是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因为它们的目标是走出去,占领整个世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