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运动的成功归因于一个强有力的新工具—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带来了可以与铁路、电报、喷气式飞机等发明媲美的变革。网络世界加速推进了可持续性的发展并非偶然。非政府组织找到了一种传递信息、为它们的运动赢得支持的新方式,这些组织是广泛使用微博、社交网站以及强大的社会网络的先驱。
20世纪90年代末,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提出了《联合国全球契约》的倡议,他谈到这个契约的目的是让“全球市场更具有人情味”。在这一契约的支持下,公司承诺实施包括从劳动权、人权到环境标准的十项原则。与此同时,由公司、市政当局和政府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每年都在迅速增长。尽管这些报告本身并没有带来行为上的巨大变化,但却代表着关键的第一步,让人们记起彼得·德鲁克的名言:“能衡量的,才能被管理。”
21世纪初,一种认为企业不能只关注股东价值和季度利润的观念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从公司战略的角度来讲,这种观念并不是很清晰。在新千年开始之际,人们谈论得虽多,却极少有人付诸行动。不过单凭这种言论已经兆示着一种即将到来的变革。事实上,在2000年,当《联合国全球契约》在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时候,一个参与者转头对阿伦说:“这些家伙不知道他们正在签署什么。”尽管语调显得有些粗鲁,但他却说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使在十多年以后,公司还将继续努力应付一些问题,如怎样将人权原则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怎样在广大的企业和延伸的供应链中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等。签署同意一项原则是一回事,将其付诸实践则是另外一回事。
过去的10年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许多企业在考虑可持续性的含义以及这一概念对它们的重要性,那么过去的10年里,这些争论已经迅速转移到了如何让可持续性对公司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