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回到雷恩施农场(8)

美国国会对种植者有求必应。根据《布拉塞洛计划》,美国种植者可以预订一定数量的工人并在特定的时间把他们接走。美国政府保证以固定的价格满足种植者的订单需求。国外劳工只能为一个雇主服务,因此美国种植者不必担心工人为了更高的工资而离开。美国政府职员还负责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工作潜力以及政治思想状况。

纳尔逊和露丝对《布拉塞洛计划》实施的那个时期记忆犹新。成百上千的墨西哥人弓着腰在棉田里摘得克萨斯棉桃。不管它对自由的敏感性有多大冲击,他们认为这个计划是好的。还有其他办法摘棉花吗?这些工人还有其他办法养家糊口吗?纳尔逊和露丝对这些工人非常公正,并要求他们的两个儿子和墨西哥短工从事同样的劳动。他们的大儿子拉马尔对此也记忆犹新。

官僚消灭了佃农

20世纪30年代,美国棉花价格降到了历史最低谷(见图3-4)。尽管美国公共政策从一开始就减轻了农场主面临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且于20世纪30年代实施了联邦价格补贴计划,但美国政府还是承担了商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美国南方的棉花农场的经济形势日益恶化引起了联邦政府的关注。对棉花农场主来说,新经济计划的农业政策的关键在于《农业调整法案》(Agricultural Adjustment Act),该法案首次引入农产品政府价格补贴以及补贴种地的农民的概念。该法案的目的是通过政府补贴为农村贫困人口建起保护网和稳定商品价格。

对因农场价格补贴计划获胜或失利的人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明白美国政府的政策受益者身上的教训。在实践中,雷恩施夫妇等美国南方腹地的种植受益者通常选择领取政府的支票,然后拿走其佃农的产出,逼迫佃农成为流民并逐渐向西迁移,后者的境遇正如《愤怒的葡萄》所述。佃农几乎无法为了获得属于他们的政府补贴而与农场主抗争。一个残酷的讽刺是,为扶持佃农而制订的政府计划却吓得内德·科布不敢种棉花。科布从未放弃种植棉花,他本打算到死都种棉花,当然没想到自己会被白人逼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