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格林夫人的种植园里有位风险资本家,正如惠特尼随后在信中描述的那样:
我无意中想起这个问题并在脑海中构思了一个机器的图纸,我将它告诉了米勒(他是位值得尊敬且拥有不动产的人,也在格林家小住)。他对这个图纸很满意,说如果我想着手去做并试验它是否管用,他愿意承担所有的费用。我除了时间外,什么都不会损失。如果我成功了,我们就平分利润……
当然,这机器成功了。惠特尼简洁而又优雅的机器在整个美国南部被迅速应用。好消息是,在此后的8年里,美国棉花产量增长了25倍,到1820年,这一数字为90倍。坏消息是,伊莱·惠特尼的轧花机使美国南部生产棉花的奴隶种植园变得更加团结,其作用超过其他任何单一因素。对种植园主来说,只要有它,就是好事。对那些被买卖、被喂养、被鞭笞、被捕获以及听小提琴演奏的男人和女人来说,它的结束才是件好事。
竞争何在?
我们不得不问,竞争何在?尤其是竞争跟印度和中国的关系何在?为什么这些18世纪末在棉花产量方面还领先世界的国家会被美国远远抛在身后?
正如图2-1所示,刚开始,当美国的棉花产量剧增时,其他国家的棉花产量依然相对稳定,因此美国的生产者并不是靠低成本和高产出打败对手的。相反,对于较为古老的产棉国来说,它们的生意一如既往的好,但是一如既往的并不一定是完美的。
新的纺纱机械和迅速扩大的消费群体使英国对棉花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并不是稳定的需求增长,而那些古老的产棉国的棉花收入也不是在逐渐地减少。英国工业革命在棉花的故事里就是一道“闪电”,它像轧花机、棉子象鼻虫或黑奴解放运动一样改变了一切。1860年,英国每年消耗的棉花超过10亿磅,这比除美国外的世界棉花产量的总和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