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男人肚子里蹦出来的孩子(2)

也许鲧自觉死得太冤,也许就是心中的意愿并未完成——反正其尸体长久不肯腐烂。

他这个反应,可比死不瞑目更为夸张。

据说,当时有一位叫祝融的同志,便用吴刀剖开了鲧的肚子,奇迹产生:一个男孩儿当即从他的肚子里蹦了出来。

囧吧?

还是在上古的时候,我们中国的男同志就可以生孩子了。

这个从男人肚子里蹦出来的孩子,就是大禹。

因他被尧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后来,大禹长大之后,我们的母亲河再次发大小姐脾气,大禹于是接受了当时已经接替唐尧的虞舜的命令,继续治水。

据说,大禹接到治水命令的时候,刚刚新婚四天,从此便顾不得照顾妻子,即为治水而四处奔波,而且在往后的十三年里,三过家门而不入……直至治水功成名就。

坦率地讲,我不认为这个传说成立。因为,大禹第一次过家门的时候,是妻子生病;第二次是妻子怀孕;第三次是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而且,婴儿正在哇哇地啼哭,大禹却正好于门外经过,听见了哭声,也强忍着没有进去探望。

这里至少有两个疑点:第一,既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为什么他第三次过家门的时候,正是他的还是婴孩的儿子启哇哇啼哭的时候?难不成启在娘胎里呆了十几年?第二个疑点,他那治水的项目,真的就是紧张到十多秒的时间都没有吗?毕竟,他的屁股后面没有日本鬼子的枪炮追着吧?也没有山火追着烧吧?进去瞧一眼老婆儿子,那水就治愈不了?

其实,这一段情节,不过就是表扬大禹同志将普天之下劳苦大众放在心中的第一位,不达治水的目的,誓不放弃。但是,瞧上一眼老婆儿子,就没有把劳苦大众放在心里了吗?

实事求是讲,大禹同志治水的方法,用对了。

他用的方法,与鲧截然相反:他引。

引,其实就是疏导。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缓慢,而且还考验耐心和细心的方法,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方法使用对了,离成功就不会太远。

大禹治水,就用了引导的方法。

传说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大山挡着黄河的去路,使得浩瀚的黄河水在此盘旋,泥沙淤积,而且河床越发提高。大禹即率众将此山开凿出三道门,并命名为神门、鬼门和人门。被困的河水,于是倾泻而出,湍急的河水顺着这三门咆哮远去,河水从此畅通。这三门,就是我们今天著名的旅游胜地:三门峡。

据考证,当时大禹治水的地区,大约就是今天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南部,以及淮河北部。据说,大禹的足迹遍及黄河两岸,并最终将泛滥全国的水患消灭。应该说,大禹的功绩,在当时的那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上古时代,必然是极受普天之下劳苦大众的尊崇的。

要说威望的话,大禹当之无愧天下第一。

其实,对劳苦大众来说,他们的要求非常简单,第一,他们有土地可耕种;第二,在耕种的前提下,劳动人民应该有相应的收获——至少有粮食填肚皮嘛。

但是洪水爆发,除了房屋之外,可耕种的土地也被冲毁了,土地被冲毁了,当然就不可能有收获。没有收获的最大问题就是:肚子得挨饿。

这可不是一个人挨饿,是所有的人都挨饿。

在上古那个时代,能够让劳苦大众不挨饿的人,一定会受到人们发自肺腑的顶礼膜拜。

大禹就受到了这样的礼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