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绝对不要说那些让周围的人感到不愉快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话会破坏听话人的心情。
马歇尔大学的M·林德博格博士说,他人的发言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M·林德博格博士在一个废弃的电影院里,提前在地上撒上湿润的砂土,在里面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伪装成实验对象的人,在剧场里散布“一到了这里面,就感觉很不舒服”之类的话,于是真正的实验对象也逐渐开始出现不舒服的症状。这些实验对象实际上是受到了那个伪装者的影响。
在公共汽车上,如果一个人因不舒服而呕吐的话,周围人的心情也会变糟。坏心情是会传染的。
公司里的气氛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在那里抱怨说“太热了,简直没法儿工作”,或者“我真不想工作了”之类的话,周围的人也会受其影响,工作时变得无精打采。所以,我们要远离这些说话消极、说不出好话的人。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在抱怨,就会暴露你对自己的工作一点都不感兴趣。
因此,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聊,最好停止你的抱怨,说一些类似于“这个工作真有意思”之类积极的话。
当你说出积极的话时,周围的人也会得到正面的影响。既然无论怎样都会给周围带来影响,当然是正面影响优于负面影响。带来正面影响的人,必然会受人喜欢,得到好的评价。
就算不理解,也要摆出理解了的姿态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许多人的想法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理解。
当我们遇到与我们想法不一样的人时,自然而然就会显示出生理上的抗拒。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感。
比方说,一个从来没有去过风月场所,认为那种地方很肮脏的人,根本无法喜欢上一个毫无顾忌、公开表示自己喜欢去那种地方的人。这是因为两个人的意见无法相容。
但是,如果照这样说的话,人们的交际范围会越来越窄,人的气量也会变小。一个胸襟开阔的人,就算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稍有不同,也会赏识对方,这才算是一个有气量的人。
这样的人即使遇见了与自己想法完全不同的人,也会平静地表示理解对方的想法。听了对方的话,即使自己不能理解,最好也要对对方说一句:“原来你是这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这样做可以使你的心胸变得宽阔,还能使你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人。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卡尔·史尼德博士以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的76名学生为对象,做了一项关于“什么样的孩子受人喜欢”的研究。
研究的结果是,有“共鸣感”的孩子最受欢迎。
越是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着想,表示理解对方想法的孩子,越受大家的欢迎。
话虽如此,但这种“共鸣感”不是用普通方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因为“共鸣感”这种能力不是想练就可以练的。
但是装出自己拥有“共鸣感能力”,谁都能做到。因为无论别人说什么,你只需要说一声“确实如此”,表示赞同对方即可。当然,这样做并不能真正锻炼我们的共鸣感,但却能够向别人显示我们具有可以理解他们想法的“共鸣感能力”。
我们看一下下面的对话。
“抽烟的男人意志力薄弱,全都是些没用的家伙。”
“嗯,确实如此。”
“要说工作效率,我觉得晚上效率要比白天高。”
“嗯,这种意见我也听别人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