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经济学关于财富的基本理论(2)

 

第一节 关于财富本质的公理

一、伦理天然论

《太上感应篇》曰:“福祸无门,唯人自召”。福由自求,咎由自取。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穷通祸福,一切一切,伦理天然。

爱因斯坦坚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意味着在宇宙中没有偶然,一切都在“统一场”中按部就班地运行着。《易经》传达的最基本的信念,就是整个宇宙都井然有序,如此这般地变化着。那么这个井然有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呢?中国本土文化称为“道”。这个“道”就是宇宙中的“看不见的手”,支配着一切事物的起因、发展、成熟和分解,我们姑且名之“伦理天然”。天然就是自然,就是本来如此,就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经典中的语言表达及其简洁:“如是”。《素书》有言:“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 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天然伦理,非关文字,不因学问知识的积累而增,不因目不识丁而少。伦理是天然的合约。不守伦理,天报;人惩罚,亦是天道的体现。没有伦理道德意识和伦理道德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不得不以法律强制保障的合约行形式来约束。违反合约的人要面临法律的制裁。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伦理的执行没有交易费用。如果伦理的运行中出现了交易费用,就是人出现了不会做人的情况,道德水准下降了。经济学就是人学,人性学、伦理学和道德哲学,后者是亚当·斯密之所以开创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原因。

目前学术界所讲的伦理含义比较窄。其实,“伦理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整个宇宙的关系,那叫伦理。我们今天伦理只缩小在人跟人的关系,不晓得人跟自然、人跟宇宙的关系,都是属于伦理。你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怎么样处事待人接物,懂得道德,所以中国提出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循着这十二个原则,绝不违背,社会是和谐的,世界是和谐的,宇宙是和谐的。再加上因果,懂得因果,人不敢作恶。为什么?作恶有恶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所以懂得伦理道德,羞于作恶,耻于作恶;懂得因果,不敢作恶。中国5000年的长治久安,就靠这个教育的普及,天下太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