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这些也罢。他们根本不懂经济工作,跟他们说也说不明白。
于是我说:“还要我说点什么?我说了你们可别不爱听。我自己在临湖的工作业绩,不说‘辉煌’两个字,至少也是丰硕或丰富的。假如你让我细数家珍的话,嘿嘿,我讲个三天三夜也有得讲!
“你们听说过临湖大道吧?就是市区里最宽敞的那条路。为什么修那么宽?那就要说到我的建议和功劳。
“我有什么功劳?范处你别急,我会慢慢说给你听;还有小田,你虽然亲眼见证过临湖大道的修建,可是你并不知道这里面的背景。
“什么背景啊?是这样的——“当初修建临湖大道的时候,市里讨论这条路怎么修。有人这样建议那样提议,在我眼里都显得小家子气,缺乏建设现代城市的气魄。我当时说,别看我们这儿地方小,可是要有长远眼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恐怕只能干二三十年,但我们要给后人留下有里程碑式的东西。人家北京,国际化大都市,靠什么体现?一条十里长安街就体现了。而且听说长安街经过改革开放这么些年的建设,已经延伸到上百里,最宽处120米。我们临湖,干事业就要取法最出色的,我觉得我们的临湖大道可以修个五六十里,宽度甚至可以超过长安街,搞它个150米出来!
“有人听了我这个建议,嘴巴都张大了,说,‘临湖这么点地方,修五六十里长的路,那都快修到隔壁市去了!我们临湖整个区域长不过两百里,宽不过一百多里,市区面积才方圆四五十平方公里,一条路就修这么长,那整个城市格局不就像中国象棋的棋盘,被楚河汉界给一分两半了吗’?
“对于这个说法,我很不屑。我说,我觉得,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把思维和目光局限于今天,局限于现在,局限于目前的经济条件。要是让我来展望啊,我会这么畅想:今天的临湖,在未来的几十年上百年,为什么就不可以发展成省城那样的现代化都市?为什么就不可以跟广州、上海、北京相提并论?当然,几十年后的广州、上海和北京也已经发展了,我的定位是临湖的未来和这三大城市的今天相比总可以吧?我不知你们看过1949年北京的老照片没有,那个时候的北京,最高的楼房就是老的北京饭店,才十几层嘛。十里长安街沿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哪里能跟现在的临湖比?临湖市现在最高的楼已经18层了,超过北京饭店,我们不是正跟外商谈判,打算还要建20多层的聚秀宾馆吗?经过四五十年的发展,临湖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过1949年的北京了嘛,谁能说再过四五十年,临湖不能超过今天的北京呢?
“我这一番话,雄辩滔滔,惊倒了满座的人。后来,有人对我这番话发出讥讽,说我这是大话欺人,用一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谈表面不谈本质的话来虚张声势,仅就北京饭店而言,它的经营历史、它的政治身份、它的经营水准等,国内就没有哪一家饭店能和它相比。它的楼层不高,那是因为它采用的是100年前的建筑技术,而其目前的经营面积和经营规模,即使把整个临湖市高档宾馆加上也无法和其相比——对这些话,我很反感,不爱听,只用嗤之以鼻来作答。
“关于建设‘临湖长安街’的设想,别人怎么反应我不看重,我只关注市委主要领导的态度。我知道,这条路怎么修、修到什么规格,一把手的态度是关键。我很清楚,他正面临着个人发展前途的又一个重要时期,这会是一个瓶颈,还是一个窗口,要看他自己对机会的把握和对事情(包括工作上的事情和个人关系上的事情)的处理。我心想,要是我,我一定会选择能够制造轰动效应的举措(项目也好、工程也好)来为自己的政绩做铺垫——有这个权力不这样做那才傻帽呢!
“班子里面,赞同我的意见的也有,明确反对的也有(有人甚至说像临湖这样的地方,城区主干道修个三五十米足够用了),模棱两可的也有。书记和市长两人当时都没有明确表态,因此,一场会只是分析来分析去,到散会也没弄出一个明确的结果。
“临湖大道的最后拍板,并没采纳我的意见,但作为项目总指挥,我还是在具体施工的时候部分地贯彻了我个人的意图。
“现在的临湖大道,宽度100米,最宽的地方实际达到了120米,远远超过了设计方案。增加的宽度,我是以修改绿化带的名义弄出来的。当这条大道修好后,人们才体会到它的气派和壮观!
“这条路刚竣工时也有人横挑鼻子竖挑眼,说它是‘典型的政绩工程’、‘绣花枕头’、‘劳民伤财’……总之,口水不少,怪话不少。可你们看后来怎么样?省里许多报纸和画报甚至包括挂历都用了它的照片,连新浪网、新华网等等网站,都可以搜索到这条路的图片呢。现在,所有的反对声和质疑声不都销声匿迹了吗?”
小田冷笑着说:“是啊,反对声和质疑声表面上是平息了,可据我所知,在私底下,怀疑的声音仍然一直不绝于耳。”
“什么?胡……”我想斥骂小田“胡说”,可忽然醒悟到现在的我不是两天前的我,这样任性的话要是脱口而出,对我的处境将会十分不利,于是便忍了下去。
小田用怪异的目光瞄了我一眼,说:“这条临湖大道,看起来确实有气势,很壮观,这点,当地干部和群众也不否认。但是,关于修这条路的幕后新闻,却一直就没断过。”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小田那副神情,心想真看不出,这小田人在市委机关里,竟会了解到什么幕后新闻。难道说当时真有什么把柄落在外面,被人家攥住了——且听他怎么说。
小田说:“这条路修这么宽,群众议论就不少,在修路的过程中,老百姓的意见一直没断过。第一是拆迁问题。当时,老的临湖路宽不过20米,沿街两旁都是店面,还有很多老房子,拆迁遇到的阻力不小。可指挥部却按照早已过时的拆迁补偿标准来给付;为了平息群众的反对,据说开发商还动用了黑社会势力。第二是预算超支问题。初始市政府公布的临湖大道造价为2个亿吧?可后来实际的支出据说达到了5个亿,超过预算的150%,这点始终就没有解释过。第三呢,就是路灯和绿化。有关方面说,临湖大道要建成临湖市的景观路,也要成为全省屈指可数的样板路,要让它成为临湖的名片。于是在路灯和绿化方面花了很多的钱。具体花了多少是个谜,但当地有些人说,路灯的采购存在猫腻,还有就是绿化的苗木,也是舍近求远,重复返工,甚至专门从国外花重金引进热带树木,一棵树竟然花到十几万人民币的高价。但那些热带树木并不适宜临湖气候,当年冬天就死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