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胆固醇和动物性脂肪造成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塞

让整个西方世界集体性地患上胆固醇歇斯底里症的是俄国的专家们(詹姆斯?邦德在此让我代他向他们致敬)。他们在19世纪末长期地给实验用家兔喂蛋黄和动物脑子,直到它们都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当时没有人替这些可怜的小动物着想,要知道,它们喜爱的是另一类完全不同的食物,自然难以消化这些硬塞给它们的东西。这些狂热的专家们只有喜悦,终于发现了类动脉硬化症的形成模式。尽管他们也感觉到,如果非要将家兔动脉硬化症与人类的某类疾病相类比,那么与其说和动脉硬化症相似,不如说更像人类的脂肪堆积病,但是这丝毫没有减弱他们的喜悦。

50年代,一项七国联合研究项目又给脂肪和胆固醇理论假说一次推波助澜的机会,尽管该结论不太可靠。该项目声称,一国民众摄入的脂肪越多,该国死于冠心病的人数就越多。这些得寸进尺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夸张解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对所谓的“健康”饮食方式的鼓吹煽动,其程度真可以说是排山倒海般的。不过,当时已经开始听到有批评的声音了,而且还比较响亮。批评的主要观点是,被调查的这几个国家国情不同,民众的生活条件也是千差万别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贫富差距。在这种前提下,就算人们真想找出心肌梗塞发病率与电视机或者汽车之间的关联,他们肯定也能找得到。

此外,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只会随大流,盲目地追随某种理论假说。他们不知道,某种理论,只有当其在具体的某个国家内也得到证实,那才是真正令人信服的。因此,人们只有将那些处在同一环境下的人――无论他们脂肪摄入是偏高还是偏低――作比较时,真理诞生的时刻才算是到来了,因为这些理论在对比研究中不攻自破了。

事实上,在对各种不同的研究项目进行后评估及总结分析时,人们并没有发现,胆固醇及脂肪的摄入量既不与血液中胆固醇水平、也不与冠心病有任何关联;对死去的受测者的尸体进行剖验,也没有一次能够证实,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血管是被过多的脂肪损伤的。

自6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死于心肌梗塞的人数已经减少了,恐怕应归功于越来越先进的医疗条件以及吸烟人数的下降,而不是对脂肪的预防抵制,因为在同一国家里,食物构成中脂肪成分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

尤其突出的是日本。从1960年至1985年,原本已经是越来越低的心肌梗塞患(发)病率还在继续下降,但与此同时,日本人对脂肪的消耗量增加了一倍。可见,患(发)心肌梗塞的根源不在于脂肪酸,无论它们是饱和的还是非饱和的(参阅《植物油脂比动物油脂利于健康》)。

我们还是引用名人的话做文章的结尾吧。杜塞尔多夫大学的米夏埃尔?贝格尔教授,这位物质代谢疾病和营养饮食方面的专业人士说:“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多次被看成是健康政策的失败而遭到民众抱怨。它们已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最近百年来,人均寿命增加了一倍,当然首先应该承认,这是我们社会的惊人成就之一。但是,还应看到,被确诊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的平均死亡年龄要高于社会人均寿命。这表明,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当代高龄老年人死亡的典型的病因。所以,将这种疾病看成是与饮食有关,并因此要求人民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行为来达到预防目的的观点真是滑稽可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