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和转折(3)

 

10、海归的梦想

有3股力量促成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一是各地方政府的需求和探索,二是学者官员的促进,三就是海外学人的呼吁。 

当国内许多有识之士酝酿建立证券交易所时,在海外也有一批学子心情激动,要在北京建立交易所。

 当时旅美的中国留学生有三大会:经济学会、科技学会、再就是中国旅美商学会,简称CBA。CBA里主要是学商学生,大家时常聚集在一起议论中国时局,改革、发展,热情很高。国内来了人,也往一块凑,大家能记起来的就有王岐山、周小川、张晓彬、张绍杰、周其仁诸路好汉。

图43 旅美同学会(详写)

1988年9月,两个在美国中国留学生相约回北京建立中国的证券交易所。这两个人一个是高西庆,后来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中投集团总裁。另一个是王波明,后来的中国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总干事。

据说这二人当年在美联储办公大楼下面有一个约定,回国干五年,干不成高西庆到东边去修自行车,王波明到西边去卖包子。回到北京之后两人还真没闲着,开会、搞培训,向上提建议,忙得是不亦乐乎。

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值得我们说一说,一个是1988年7月9号,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的证券市场座谈会;另外一个会议呢,是这一年的11月9号,在国务院第三会议室中央有关领导听取汇报着手推动建立中国的证券市场。

图44万寿宾馆(简写)

万寿宾馆会议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就在这一年的10月与会者们草拟了一份《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他们称之为《白皮书》。

图 45、46 白皮书封面、封二(说明)

在这本白皮书当中,他们提出了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想和可行性报告,并且就证券管理办法和建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提出了他们的建议,

 要研究建立证券市场,总得要有个机构。当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给了个说法:民间发起,政府支持。

最终有9家公司各出资50万元,1989年3月15日,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成立,简称联办。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计划司司长宫著铭担任了首席总干事。

(图 47)联办成立

这张照片就是联办成立时的一张合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像王岐山、周小川等等人。联办虽说是个“民间机构”,可由于是藏龙卧虎之地,是一帮精通证券的海归人士在打理,并非人微言轻,他们在很多重要场合都有话语权,影响高层的决策决心,正是联办的推动才使中国证券市场得以在计划体制下孵化出来。

虽然建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想法最终没有实现,但是白皮书当中的很多设想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

以上内容图略,图片内容请参考原图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