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漂亮的旗袍是怎样做成的

信息化展望

未来的十年,苏宁规划成为一家有实有虚,虚实结合的科技创新企业。将人的智慧与系统的智慧结合在一起,而且人的智慧得以通过系统来放大。一个普通人在苏宁,通过系统甚至可以做到“天才”才能做到的事。

“在2007年建立的共享服务中心意味着我们企业的管理组织架构可以柔性地进行变化和调整。”张近东说。

2006年年底苏宁进行了全面的物流整合,就是把采销层面的资源进行整合,而财务共享则是把管理资源进行整合。现在苏宁已经上线了所有的基本流程,不仅对采购、销售方面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对财务、内部管理的资源也进行了整合。

2008年苏宁开始做企业的BPM绩效管理,全面转入到对公司、集团、区域公司、每一个岗位进行全面的绩效分析。苏宁的绩效分析不是为了考核,而是为了让每个人的工作目标明确,数据透明,问题清晰,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的优化大流程。目标、情况、问题、解决方案,每个人、每个组织都在一个透明的数据环境之下,都在一个大的不断提升的闭环的流程之下运转,这样就使得企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从采购到管理到绩效,这是苏宁信息化目标的清晰脉络。虽然看起来可能在逻辑上有点跳跃,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在任峻看来,绩效实际上就是某种意义上更高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千万不要理解为招人、进人、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让人产生更大的能量、能力,提高效率。绩效管理综合了所有的管理。”

苏宁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财富。除了有很多的硬软件系统,更重要的是,苏宁已经培养出了一支自己的核心团队。从上线之前只有十几个人,到上线过程中变成了100多人,到今天总部的核心团队有600人,整个公司信息部有3000~4000人,到2011年可能达到10000人。

平台已经初具规模,下一步需要思考的就是企业的战略问题,也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问题,信息化平台应该如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未来的苏宁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首先,要拓展产品。以前苏宁的产品是从空调到家用电器再到3C产品,未来还要继续拓展。苏宁要做中国的沃尔玛,甚至世界级的企业,肯定要拓展产品。第二,要拓展区域性。从南京到江苏,从江苏到全国,从全国到日本、香港,甚至到东南亚、到全球。第三,要做服务。从简单的空调安装到维修,到家用电器的安装、维修,到未来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才有可能抓住消费者。

未来的十年,苏宁计划成为一家有实、有虚,虚实结合的科技创新企业。张近东说,苏宁马上就要建立起一个智能化的总部,通过建立这样一个总部,苏宁真正开始朝一家智能化的科技企业去发展。

这样,信息化的发展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团队进行需求分析,开发企业内部管理应用。当然那些东西依然会存在,但那些都是底层的,更重要的是对企业的长远战略进行支持。这个智能化有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有为企业运营服务的,有为消费者服务的,但综合起来形成一家科技型的企业,是为苏宁长远的战略发展而服务的。

实际上,智能化的背后是苏宁的零售智慧的真正放大。苏宁拥有管理上的智慧,拥有对消费者服务,把握消费者“脉搏”的智慧,拥有研判大势进行长远战略规划的智慧,但是这些“智慧”都需要智能化总部这样的硬件支持,需要系统应用上的支持。苏宁不仅要有“硬件”,还要有“软件”,软硬件要能够相互促进。

这就是苏宁信息化未来的使命。苏宁的信息化进程作为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过程,在保障自身快速不间断发展的同时,也让自己踏上了一条不断超越行业、不断超越自我的“不归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