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能说的秘密

郑斌告诉我,后来他才知道,糖尿病,大学根本不录取。他这下傻了眼。“那你是怎么上的大学呢?”郑斌沉吟了片刻,慢慢说:“你是记者,我应该和你说实话,但是,你务必给我保密。”

“保密?好,我答应你。”我心里暗笑,这个人怎么有那么多保密的事呢?“嗯,怎么说呢,我能上大学,是……隐瞒了病史。”

郑斌说到这儿,目光变得悠远,他修长的手指捏着玻璃杯,在桌布上原地转动,一圈儿,又一圈儿。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眼前这个男孩子,满是心事和矛盾。

“但是,你知道吗?糖尿病不会影响我的大脑!根本不会!我的身体是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但是根本不会影响我在大学学习!你说,为什么不让我们上大学?为什么?”

郑斌目光坚定地注视我,他挥舞着拳头发表见解,像一只要参战的螳螂。是啊,为什么不让他上大学?这样的诘问,谁能回答呢?我的心一丝丝地疼,一半是因为连日来的劳累,一半是因为郑斌的这句话。如果,如果我在读大学前就被确诊,那么,此时此刻的我,还

会坐在茶楼里,以一个记者的身份,优雅地采访吗?我不知道。我不敢去想。不幸的郑斌,患上了糖尿病;幸运的郑斌,考上了大学。然而两者之间,有多少鸿沟需要勇敢逾越,有多少苦难需要独自承受?

作为记者,我更希望听听更多糖友的心声。于是,在一家著名门户网站的论坛上,我发布了这样一个调查帖子——“得了糖尿病,你会告诉别人吗?为什么?”

回答“会告诉别人”的占52%;

回答“不会告诉别人”的占39%;

回答“说不好,要看具体情况”的占9%。

以下是部分网友的留言:

南方红(女,28岁):严格保密!行走江湖,安全第一!

云深不知处(男,29岁):不隐瞒,但也不会主动公开。身体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只有议论是别人的。

甜甜圈(女,32岁):高中时和老师说了,还是不对同学说比较好。大学时,和辅导员、宿舍的同学说了,低血糖的时候她们跑出去给我买雪糕的情形我至今还记得。工作后说一次,就意味着失去一次工作。我没有背景,全靠自己,就不多说了。

蝉声(男,39岁):我觉得还是瞒着的好,即使不受歧视,哪怕是同情的目光和惋惜的目光,我也难以承受。

神出鬼没(男,39岁):糖尿病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肯定大家都知道了。我开始得糖尿病时是秘密,后来慢慢的同事、朋友都知道了,也就无所谓了。毕竟糖尿病不是什么不干净的病,又不传染,大家知道后都很照顾我。

甜蜜的人(女,46岁):只有家人知道,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公之于众呢?

阿帕奇(男,45岁):当然隐瞒了!一大老爷们儿,整天背个病号的牌子,能受得了?

降自己的糖(男,48岁):不在乎别人怎么想,我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我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大家也好帮忙。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降自己的糖,让别人说去吧!

甜路(女,52岁):只有家人和亲戚知道。我吃了药和正常人一样,没必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个病人。而且,我根本不认为我是病人。

双胍(男,55岁):没有隐瞒,生病当天还是同事送我去医院的,他们比我知道得还早呢。

糖吉可得(男,62岁):我55岁得的糖尿病,当时我就向所有认识的人宣布了这个消息,告诉他们以后别再劝我酒,别再给我让菜,别再拉着我一宿一宿打牌。我的生活从此变了个样。有人不理解,说我怕死。我现在身体挺好。

短短7天时间,留言就有400多条,我把它们打印好,拿给了专家——我想知道,怎样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控制糖尿病?怎样的心态更有利于我们幸福地生活?

在某三甲医院的心理治疗中心,我约见了一位经常在电视上露脸的资深心理治疗师。他仔细地翻阅糖友们的这些留言,告诉我,心理学有本书,名字叫《疾病的隐喻》,认为疾病是有意义的,疾病是上天的警醒、启示,也是“治疗”,是一种被扭曲的“治疗”。

糖尿病患者如果从内心深处接受了它,接受了这个现实,那么,这时“治疗”就是有意义的,身与心就是和谐的。如果从内心深处一直在否认它,在排挤它,不能面对现实,那么,即使你暂时用药物控制住了,身与心也是不和谐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又会卷土重来。

一句话,只有带着它一起生活,让它成为你的一部分,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平衡、安宁。

那么,一直都在严守秘密的郑斌,会遇到什么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