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张大民”的爱人——在这里我们姑且叫她“云芳”——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云芳”告诉我,她是一所中学的音乐老师。我看得出来,她很漂亮、时髦,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时尚女魔头”。结婚之前才 110斤的她,两三年后迅速长到 140斤,这对于中等身高的女性来说,未免有些超重了。然而她没有什么不舒服,倒也乐得享受这份雍容丰腴之美。
转折发生在陪大民去医院看烫伤的那天。
医生递给大民糖尿病的诊断书,转过身来看着云芳,语气十分肯定:“我觉得你也应该去查个血糖。”云芳将信将疑,只好去化验。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云芳也是糖尿病,也是2型。
也就是说,他们夫妻是同时被诊断为糖尿病的!
同一对夫妻同一天确诊同一个病,而且还是相伴终生的病,这么戏剧化的场景,竟然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想想真有些不可思议。这是巧合吗?还是冥冥中有什么道理?
为此,我询问了专家。专家给我讲了个故事:
张家、赵家住邻居,某段时间常有小偷光顾,从两家各偷了一些东西。张家人发现自家东西丢了,赶紧报警。警察来了一侦查,发现很多线索,包括赵家被盗窃的痕迹。警察到赵家询问,赵家人才恍然大悟,发觉确实少了一些财物。
“你说,是两家一块丢的东西吗?应该是有个先后顺序。但是警察是一次性侦查出来的,所以在时间上又有一致性。”
“哦,您的意思是说,大民和云芳可能是先后患上的糖尿病,但是在同一天检查出来的,所以,确诊时间就会相同,对吧?”我一下子明白了。
专家点点头,“在临床上常有夫妻、父子、母女同时检查出来糖尿病的例子,究其原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有关,同是一家人,他们在作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方面常常十分相似,所以往往一损俱损;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具有相同的部分基因,因此,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容易发生家族聚集发作的现象,特别是 2型糖尿病,遗传专家已经找到确切证据证明 2型糖尿病与遗传有关。 ”
“也就是说,大民和云芳的孩子,将来要特别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因为他具有糖尿病的遗传基因?”我举一反三。
“你说对了。”专家说,“糖尿病患者的直系亲属,比如子女、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比如兄弟姐妹,患上糖尿病的机会要比普通人大得多。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就更要小心了。”
两张诊断书,判定了这一对甜蜜夫妻从此踏上了漫长的抗糖之路。
问及怎样抗击糖尿病,他们二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纠正我:“不是抗击糖尿病,是开始了甜蜜生活,甜蜜夫妻的甜蜜生活。”
“大民”说,他们以前不知道什么叫珍惜彼此,以为在一起吃香的喝辣的,晚上窝在沙发里看看电视就是珍惜彼此。其实错了,上天让他俩同一天确诊同一个病,也是在提醒他俩,好好珍惜彼此的健康,否则,上天快要把他们拆散了。
“所以我们的甜蜜生活从确诊的那天才真正开始,而且,我们恶补糖尿病的知识,买书,上网,问专家,我俩现在已经算是半个‘草根糖尿病专家’了。”“云芳”补充说。
别人做到久病成医已属不易,他们夫妻是怎么修炼成“草根专家”的呢?
“糖毒”——潜伏在身体中的特工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可问题是,同样吃大米白面,为什么有的人血糖就不会忽高忽低呢?中医认为,人一天三顿饭吃进肚子,经过脾胃的运化,食物兵分两路:一路是对人体有益的东西,中医叫“水谷精微”,这部分随着血脉分布全身,运送到五脏六腑;另一路是对人体无益甚至是有害的东西,包括食物残渣、有害物质以及摄入的过多的营养物质,中医叫“糟粕”,这一路经过大肠的传导,排出体外。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旦哪道工序出错了,整个流程就会出现问题。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或者大肠传导出错,糟粕停留在体内排不出去,特别是过量的营养物质没有被当成糟粕排出去,反而当成了水谷精微滞留在血液中,就成了“糖毒”。这些糖毒就像特工,潜伏在身体中,到处搞破坏活动。
糖毒进入眼睛,视网膜坏了,就会看不清东西,甚至失明;糖毒进入心脏,会造成冠心病;糖毒进入肾脏,会造成糖尿病肾病;糖毒在血管中游走,会出现高血压、动脉硬化;糖毒走到脚部,会造成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