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居的类型古往今来,没有某种单一的民居类型可以称为“中国民居”,但是,我们有可能指出很多民居——如果不是大多数民居——拥有一些极为类似的要素。中国各地的住宅形式尽管在细节上千差万别,但就平面图和总平面图而言,它们属于有限的几种传统空间形式。这些基本的建筑要素深深地根植于中国建筑传统中,对日本,韩国的空间概念和建筑传统产生了影响(Choi et al. 1999; Lee 2003; Matsuda2003)。
就空间的分割方式而言,中国的建筑师格外注意环境条件,创造了至少六种明显的地域性建筑原型。
空间划分中国的建筑者不仅关注民居的结构,即房顶下的围封部分,还留意为生活,工作和休闲创造开放空间。不管是华丽的宫殿还是简陋的住宅,任何中国建筑的公分母都是称为“间”的模块。“间”是宽度的基本测量单位,它不仅指构成一个开间的两根侧柱之间的跨度,而且代表了以四根柱子为边界的二维空间的建筑面积,以及由地面和墙所围成的空间的容积。(图 3.5)(图略)有时“间”构成了一座“房屋”,不过一座房屋通常是由几“间”构成的。当家庭环境和财力状况在几代之后发生变化时,人们可以把作为模块的“间”用相当简单的方法连接起来,形成有分支的房屋结构。
如前所述,大多数中国建筑都是相当简单的 I型横向结构,至少由三“间”构成,三“间”屋子沿着一条横向的对称轴彼此相连。如图 3.6(图略)所示,于构成房屋的“间”在高度,宽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因此中国住宅的外观也因地而异。在中国北方,间的宽度在 3.3米和 3.6米之间,在南方宽度通常在 3.6米到 3.9米之间。在南方,开间的深度——通常高达 6.6米——远远超过北方 4.8米的普遍深度(图3.7)(图略)。“间”
的数目常常为奇数,例如三间、五间,或七间,因为许多中国人相信奇数单位能够带来平衡和对称。以前,人们通过限制木料的尺寸,制订了禁止挥霍浪费的规章,使之成为中国民居标准化和模式化的主要因素,从而限制了“间”的相互关系。而且,禁止浪费,限制费用的规章还规定了屋脊,屋檐下和大门上的装饰细节和颜色,使其成为社会地位的明显标志。在由三间或五间屋子构成的长方形住宅中——不管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位于中央的“间”一般要比旁边的“间”更宽一些,因为它是住宅中进行仪式和活动的主要“房间”。这个房间象征着团结统一和连续性,选在位置突出和吉利的地点建造,房间中标准规格的家具都是按照对称的方式布置的。
通常,人们在与屋门相对的后墙上放置一张长条桌,桌上摆放着祖先的牌位,神和女神的塑像,家庭的纪念物和仪式用品。这个房间常常被称为会客厅,家庭成员就聚集在这里进行祭祖仪式,举行家庭的节日盛宴(包括婚丧宴席),款待重要的客人,甚至进行日常活动。
图3.5(图略) “间”,又称为开间,是大多数中国住宅的基本空间模块,它不仅构成了四根柱子之间的面积,而且构成了三维空间的容积。人们通常用“间”来描述一个“房间”,不过墙内的空间可能实际上是由相邻的几“间”构成的。
图3.6(图略) 立面对称是中国各地住宅的典型特征,由于构成I型房屋的“间”在高度、宽度和深度上有所不同,使得房屋从正面看起来差异极大。三“间”的住宅在中国很普遍,在增加厢房以前,三“间”通常一字排开。
图3.6a-c(图略)
a.(图略)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部约九十公里处的山区。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2001。
b. (图略)这座村宅位于四川省峨嵋山脚下,它在宽度,高度和深度上都超过普通住宅。住宅前面有一个很深的走廊,即使在雨季,人们也可以在走廊里干活。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1。
c. (图略)人们在三开间的住宅两端又增加了两个开间。居中的开间是敞开式,大进深,能够提供充足的工作空间和新鲜的空气。此屋位于浙江巷南县水头。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8。
图3.6d-f(图略)
d(图略).这座三开间的住宅位于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茆苹村,它没有突出的屋檐或走廊,二楼的生活空间被高墙紧紧地围住。该住宅有可能建于十九世纪初期,保持了明代早期民居的简朴风格。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7年。
e.(图略)浙江省桐庐县芦茨乡茆苹村的这座两层住宅有五个开间,屋门很气派,建于20世纪早期,但下层的窗户是在1949年以后增加上去的。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87年。
f.(图略)陕西省的这座房子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外表朴素的三“间”狭长结构,但实际上,房屋里面很深,在高墙后面还有一层高的厢房。资料来源:那仲良摄于1990年。
图3.7 (图略)从正面跨度上看,左图中朴素的三“间”北方住宅与右图中的南房住宅相似。右图中的住宅使用了大型的木框架结构,使其达到一定的深度。
图3.8(图略) 从(a)东北的吉林到(b)北京,然后再到(c)浙江以及(d)东南部的广东,开放空间与密闭空间的比例显著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