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正谊》与《中华杂志》(1)

创办《正谊》与《中华杂志》,主张内阁制和法治国论

1913年11月,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制宪工作也停止,这对于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民主政体的人们是一个挫折,他们对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国民党中的温和派与进步党人中的激进派人士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袁世凯。1914年1月15日,张东荪与谷钟秀等人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月刊),共出9号,到1915年6月15日停刊。它分论说、译述、纪载、艺文等栏目。张东荪、杨永泰、丁佛言、沈钧儒等为主要撰稿人。

谷钟秀在《发刊词》解释宗旨说:“本杂志以促进政治之改良,培育社会之道德为宗旨”,“对于政府,希望其开诚心,布公道,刷新政治,纳入共和立宪之轨道;对于人民,希望其发展政治上之知识,并培育道德,渐移易今日之不良社会。”张东荪在《正谊解》中认为,“今日欲振兴社会,刷新政治,舍正谊莫由。”他把“正谊”的诠释为:“正谊者,阴谋之降符也”;“阴谋之为物,唯正谊足以制之,此人心之理性的趋势,事实之自然的结果”;“正谊者,法律之保障也”;“正谊者,社会所由而立也,法律、政治皆须得社会之保障,故舍正谊莫由”;“正谊者,政治之救济也”;“正谊者,道德之源渊也”。其含义相当于通常的“正义”。因而他主张:“一、集合一部分清流人士,以为正谊之保持者。此部分人士坚持正谊,百折不挠,发为舆论以为社会之中坚;二、提倡正谊之言论,使正谊之观念深入人心,普及全国。”可见,张东荪创办《正谊》杂志的目的,在于提倡正义,借社会正义的力量来改良政治、改造社会。

1914年4月16日,张东荪与丁佛言与在北京又创办《中华杂志》。它是进步党中期的机关刊物,编辑人有:李素、凌文渊、张东荪、汪馥言、杜师业、孙宸、胡家鑫、王常翰等人。到1915年1月,共出版13号。有论说、评论、中外大事、杂载等栏。其评论文章和报道涉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进步党对于国内外政局的立场和态度。

张东荪在《正谊》和《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一方面继续对当时政治上的许多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议,另一方面对袁世凯专制统治进行揭露和批驳。在评议政治时局、抨击袁氏专制统治、不断总结政治经验和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张东荪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一贯的政治主张。在《正谊》创刊号上,他发表了《内阁论》,发挥了在《内阁制之精神》上的观点,积极鼓吹内阁制;1914年4月在《正谊》杂志上发表了《读章秋桐“政本”论》,进一步发挥了“对抗论”主张;同时,在《中华杂志》上发表《行政法与平政院之讨论》,继续主张采用行政裁判制度;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国民性与立法》、《用人与守法》、《美国宪法会议之大教训》、《公法私法之区别与行政法》等文章,鼓吹法治国论;他在《正谊》杂志发表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根本救国论》、《中国之将来与近世文明国立国之原则》,主张“社会与政治分离”,提出了“多数政治”、“以议代政”的主张;1914年5月,他在《中华杂志》发表《地方制之终极观》,率先提出了地方实行联邦制的主张;当他意识到进步党人与国民党人内部互相攻击、而为袁世凯所利用时,他便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泣血之言》、《自忏》、《匿敌与第三者之责任》等文,对自己民国以来的政治言论进行反思和检讨,促使两党消除隔阂,共同对付像袁世凯这样的野心家和官僚。1915年4月15日,张东荪在《正谊》上发表了《吾人之统一的主张》,他总结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经验和教训,对民国以来自己的政治主张也作了一番梳理,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问题的主张。此后,他又为章士钊主办的《甲寅》撰稿,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说,到1915年初,张东荪政治主张开始趋于系统化,基本形成了以防止和铲除野心家和官僚政治为目的,以法治国论、对抗论、政治与社会分离论为基本原则,以中央采用内阁制、地方采用联邦制为主要框架,包括对军政、财政、教育等重大问题看法的政治思想。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