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石油

巴菲特在贝克夏·哈斯维公司1985年的年报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石油大亨正在向天堂走去,但圣·彼得对他说:“你有资格住进来,但为石油大亨们保留的大院已经满员了,没办法把你挤去。”

这位大亨想了一会儿后,请求对大院里的居住者说句话。这对圣·彼得来说似乎没什么坏处,于是,圣·彼得同意了大亨的请求。这位大亨大声喊道:“在地狱里发现石油了!”大院的门很快就打开了,里面的人蜂拥而出,向地狱奔去。

圣·彼得非常惊讶,于是请这位大亨进入大院,但他迟疑了一下说:“不,我认为我应跟着那些人,这个谣言中可能会有一些真实的东西。”说完,他也朝地狱飞奔而去。

这就是典型的从众效应,一味盲目地从众,会扼杀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本质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很少盲目行事,拒绝“随大流”,他们更倾向于依靠自己的理性判断而非盲从。

小泽征尔有一次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以为是演奏家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结果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没错,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信自己的判断。

阿希实验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心理学家阿希邀请大学生们自愿参加他的实验,告诉他们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当某个来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先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事实上他并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假被试者。

阿希要大家做一个非常容易的判断—比较线段的长度。他拿出一张画有一条竖线的卡片,然后让大家比较这条线和另一张卡片上的3条线中的哪一条线等长。判断总共进行了18次。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很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然而,在两次正常判断之后,5个假被试者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那个真被试者开始迷惑了,他是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得出跟其他人一样的答案呢?

结果表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但从总体结果看,平均有37%的人判断是从众的,有75%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一般认为,女性的从众倾向要高于男性,但从实验结果来看,并没有显著的区别。

压力是从众的一个决定因素。在一个系统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判断或行为,往往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某个系统内的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选择“随大流”的做法。

心理学启示:

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