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忽视心理健康

据我多年的调查研究,很多家长在高三这一年,特别是高考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重视,但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例1

北京海淀区某考生佟某曾经对我讲过:高三这一年我希望我妈妈少唠叨,可是她那个毛病还是改不了,整天唠叨我使得我心烦。早晨上学唠叨我:上课用心听讲;回家吃完晚饭唠叨我:抓紧时间复习。她的这些话从我有记忆起几乎天天听见,心情好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妨碍,高三这年学习压力大,有些题不会做就心里很烦,我妈妈再这样唠叨,我的心里就更烦了。

父母应该在高三这一年多和孩子进行自然平等、朋友般的交流,使孩子产生温情感,能心态平和,这样有助于复习功课。而不能没完没了、不间断地重复同类的话,使孩子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造成心态不平和、心情烦躁,甚至与家长产生冲突,从而影响复习效果。

案例2

考生张某曾对我说:高三这一年父母经常为小事争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大吵大闹,搞得我心情很烦躁,有时我母亲感觉受委屈的时候还让我评理。你说我哪有心思给他们去做裁判呢?他们各说各有理,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没有必要去评论,而他们却看得很重要。他们应该清楚,他们应该少吵架、少拌嘴,给我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使我安心学习,这才是他们应该重视的,也是对我的真正关心和爱护。

高三这一年里,父母尽量不要因为小事拌嘴,更不要因为小的事情而大动干戈,如果真是有原则性的问题非解决不可,那也最好推到孩子高考之后再进行解决。

有些家长感觉高考帮不上什么忙,就到处打探消息,听到一些小道消息就赶快告诉孩子。其实小道消息是相当不准的,都是误传误导,甚至是某些人根据自己的意向编出来的。孩子本来在平静的心态下进行复习,父母传来的一些小道消息却会使他的情绪波动。

案例3

北京朝阳考区考生宋某曾对我讲:我爸爸妈妈平时不爱打听小道消息,可是高三这一年他们到处打听,四方探问,每天都听到很多小道消息,回来之后就原原本本告诉我,我也分不出真假,搞得情绪很不稳定。例如他们在高考前十天告诉我,今年北京的数学特别难,是什么什么大学教授出的题,就是想通过数学来刷下一批人的,从而拉开考生成绩的差距。我本来数学成绩就是中等偏下,听到这个消息后觉得我的数学考试没戏了,心里好几天都觉得慌,对数学考试的信心也就减弱了。

高三这一年我建议父母按照考试大纲的精神传达给孩子就行了,其实考试大纲的精神孩子已经知道了,你也不必多讲;社会上的小道消息,听听就完了,你也不必给孩子传达,因为这些消息真假难分,而且大部分是错误的、不真实的消息,传达给孩子会搞得人心惶惶,情绪不安,影响学习,影响备考。

高三这一年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特别大,因为这时考生心理是比较敏感的,父母的言行、脸色、语气、微小动作都会引起孩子心态的反应。这一年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有意义,就去做,对孩子的情绪有波动的、会产生不良效果的,就不去做。

以上是我据多年研究,总结的考生家长考试前和考试中的五大误区,即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期待,忽视言传身教,忽视心理健康。这些误区都会或多或少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与孩子的沟通造成障碍,影响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

因此,我建议考生家长要走出这五大误区。这是做一个成功家长的首要条件。

考生家长陷在五大误区当中,就会感到很困惑,感到很委屈,感到费力不讨好。自己心情烦躁,情绪也不好。自己不良言行不仅给孩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使自己陷入了困惑和沮丧之中。

家长走出五大误区,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家长应该做的就做,不应该做的就不做,该做的不做,影响孩子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不该做的做了,也影响孩子的心态,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

很多成功的家长,他们会在高考前,特别是高二到高三上学期注意学习、掌握孩子高考的心态规律,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以良好平和的心态去备考。

我建议,家长首先要有平常心,努力和孩子多进行交流,教会孩子一些调节心态的方法,等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