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论企业存在的目的(10)

我认为,企业是雇员的工具。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人们是否加入一个企业,他自己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成为企业的员工,是一种自愿的利己行为,这种利己行为的背后,必然是将企业视为自己实现某些目的的工具。其次,人们有权退出一个企业。如果他认为企业已经不是实现他个人目的的最佳选择,那么他有权选择退出。

3.有限的物质利益与无限的精神生活

追求幸福,有两个发展的向度:一个向度是追求物质世界,另一个向度是追求精神世界。

人的存在不能脱离物质世界(事实上,多数企业人都能够得到基本的物质世界保障),但与物质世界相比,精神世界则更为丰富、广大。与有限的物质利益相比,精神生活可以有近乎无限的发展,而且并不以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当今全球发展的一个根本矛盾,是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导致的人与自然的矛盾。这个矛盾日益尖锐,而要缓解这个矛盾,只有适当收敛人们向物质世界的无度索求。

物质世界具有排他性,分享便会减少。“贫”字,从字形上看,它的意思就是“分钱”(分贝,贝就是钱),钱被分享便是“贫”。但在精神世界,越分享反而会越富有。对物质的追求,会导致竞争、矛盾、对抗甚至战争;而对精神的追求,却会带来开放、友爱、合作、共鸣和共赢。

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角度看,单纯追求物质利益和消费主义的文明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有限的自然资源将会因为物质主义的欲望膨胀而迅速消耗殆尽。因此人类文明的模式必然需要向注重创造、分享和精神生活的方向转移,这是避免人类产生深层危机的明智选择。

当代中国以物质主义为主的社会氛围无疑受了西方“资本扩张运动”的影响,要摆脱这种消极的影响,需从中华文化的文化根本上汲取营养。

中国古代是重视精神生活的,这种对精神生活的重视,与汉字的固有优势有关。

汉字是一种意蕴深远的文字符号,象形、简洁和对称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为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精神空间。比如,“与我心有戚戚焉”这句简单的话就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共鸣,一个词就能产生心灵的美好体验,拉近人们的距离,创造快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