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本人畸形说(11)

本想举一些事例来说说我们是如何强调畸形的自身价值和美的,不过因为此前已涉及一二,大家只要稍加推论就非常清楚了。

为了慎重起见,我再举一个小学课本上的例子。现在课本也许已经变了,但是大家只要知道它曾被广泛使用过就可以了。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题为《五作爷爷》的对话体文章。五作爷爷是一个老农夫,因为家境贫寒,他的村税被免除了。可是,他本人却不愿意,并向村公所提出了抗议。村公所的会计再三地劝解他说:“这是村长的决定,这次就先这样吧”。可老人却非常固执,他喋喋不休道:“让我交税吧,否则我无论如何都会感到不安。”会计感到非常为难,只好答应他再和村长商量商量。对话就此结束了。

真是一个荒唐至极的故事,是不是什么地方搞错了!连小孩都能明白,对于一个没有纳税能力的贫农来说,如此逞强着实奇怪。它怪异在哪里呢?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会告诉我们。然而,我们的国民教育却在极力地掩饰这种怪异,标榜着这种畸形之美。毋庸置疑,这个老人之所以会作出如此举动,其真正动机并不是对履行国民义务的一片热忱,从他直白的言词中就能够看出来他只是不愿认输,是一种自我标榜罢了。这种人是不会有人喜欢与之相处的。但是又有谁能够拒绝以此为美谈习惯心理呢?

前几年,我曾在一个杂志座谈会上讲起过这个问题。文部省的官员们看到相关报道后迅速赶到我家,说我在公开场合做如此发言令他们感到很为难,因为这样一来,学校的老师们都会对教科书产生怀疑。而我回答他们说: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对于负责编撰教材的各位来说,老百姓的这种批评还可能会成为他们日后工作的参考吧。另外,各位要顾及上级的想法但又不想做违心之事的时候,这样的批评可能会成为一个间接的帮助吧。我说这些的前提是《五作爷爷》正如我所批判的那样,因此,我很想就这一点询问一下那些官员们。他们很直率地作出了回答。原来,这篇文章是一个地方小学校长提交上来的。当时由于大藏省希望能在教科书中加入有关纳税的内容,所以马上就采用了这篇文章。后来,作为编定草案的一道程序,官员们到当地做了调查,并直接见到了文章的主人公,大家对这个人都没有什么好感。这和我从书中感受到的很吻合。这样当然不行了——此处很重要——于是在编写文章时只是单纯地叙述了事情本身,而在刻画人物时努力把他塑造成一个与事实相符的形象,其实与现实中的真实性格完全不同。关于这一点,一位图书监修官曾这样对我说:“读了这篇文章,一般人是不可能从中推断出人物的真实性格的。您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您是作家。”我回答他说:“受到如此评价我感到无比荣幸。可是,这只是您想当然的说法。我觉得读了这篇文章而不觉得这个老头奇怪的孩子应该是屈指可数的。特别是老师,他们应该怎样讲授这篇文章呢?认真思索的话他们一定会觉得很为难。”听了我的这番驳斥,他仍然一脸难以接受的样子。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