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不一致,让孩子无所适从
晓辉上小学三年级,爸爸是中学教师,妈妈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家庭主妇。一般情况下,爸爸管学习,妈妈管生活。一个星期四下午,学校放假,晓辉吃完午饭后,就找同学一起出去玩,很开心地玩了整整一下午。晓辉回到家后,急忙做作业,却遭到妈妈的训斥:“你怎么能玩一下午呢?利用放假时间,多学一点知识多好啊!”这时,正在看书的爸爸却说:“晓辉,跟同学一起玩没什么不好的,玩也是学习。”“但玩是玩,也不能误了作业啊!”妈妈反驳道。妈妈说的一样,爸爸说的又是一样。晓辉应该听妈妈的,还是听爸爸的,真是左右为难。
一天,上初二的东东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一直写到吃晚饭。
吃饭的时候,妈妈对目不转睛看电视的东东说:“快点吃,吃完赶紧写作业。”一旁的爸爸说:“着什么急,让孩子看完新闻联播也不迟。”“作业那么多,不看电视都写不完,你想让他明天挨老师骂?”“写不完就写不完吧,孩子总应该知道些国家大事吧。”爸爸振振有词。“说得好听,写不完作业老师叫家长去学校,你去?!”“我去就我去。实在不行写个假条,就说孩子不舒服。”……看着爸爸妈妈争吵起来,东东不情愿地吃完碗里的饭,回到了自己屋里。
类似晓辉和东东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个家庭都会发生,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考试求学,由于父母教育的不一致性,导致孩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听谁的,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坏了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
家庭教育中,父母都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不应单方独自负责。家长要根据家庭的实际状况、自己的特长,对孩子的教育做适当的分工,做到和谐互补,达到家庭教育最优化。但是家庭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管教方式上的不同,对孩子要求也不同。教育要求不一致,主要表现为一个要严管,一个要放宽;有的还故意在孩子面前扮演黑脸、白脸;有打的、有拉的、有哄的、有吓的,这样教育孩子很容易造成教育的真空:在一方被管教,就到另一方去诉苦;在一方受了罚,就到另一方去讨爱。教育要求不一致,还会让孩子误以为家庭中有人爱他、保护他,有人不爱他、惩罚他。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不同的态度与看法。所以,父母教育孩子要保持一致。
(1)家庭所有成员坚持一致性原则。
第一,家庭所有成员教育孩子应该前后、内外一致。切忌在心情好的时候,即使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就责备、训斥孩子。第二,家庭所有成员教育孩子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妈妈说错,爸爸说对;今天说错,明天说对。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2)家长侧重分工,体现合作。
家庭教育,理所当然由家长负责。教育孩子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和文娱活动等方面。家长要根据自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做好分工。在教育孩子时,尽量扬长避短,做到优势互补,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都在教育他、关心他。
分工的同时,还要体现合作。比如,一对夫妻对偏科的孩子是这样教育的:首先设计好谈话内容,选取早晨还没起床时,确信孩子已经醒了,能注意听他们的谈话。爸爸好像无意间与妈妈谈起了孩子的学习问题,认真地分析了孩子的学习情况,分析孩子进步的地方,心里充满骄傲和自豪,给予爱的暗示。妈妈突然说:“孩子语文和数学都很好,要是能把英语也赶上来就完美了,咱们孩子有这个实力。”接下来,他们就如何帮孩子提高英语成绩说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孩子听到后,很受鼓舞,发奋学习,一学期后,孩子的英语成绩果真赶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