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的罗盘(1)

企业不是农贸市场。如果企业与员工之间单纯依靠“工作成果换报酬”来维系,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

真正的“组织”是这样一群人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别拥有实现组织价值创造的专业技能;他们为组织的战略而努力;他们均接受组织规则(制度)的约束;他们的组织行为接受共同的精神穹宇的指引。

因此,除了需要以成果为导向进行绩效考核之外,还必须以企业的基本主张(精神穹宇、制度和战略)为轴线,把员工的思维和言行融合进来,汇集成一个有机的、健康的、积极的和高效的整体。

基本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性质的岗位设计出相应的“能力素质模型”,作为员工思维和言行的坐标。在这个坐标之下,首先,可以使每位员工能够做到“对号入座”,清晰明了地了解企业对本岗位的要求;其次,如果员工有晋升或晋级的诉求,便可以在这个坐标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当然,“能力素质模型”的作用远不止于此,留待后文详述。

从企业组织结构的普适性来考量,我们不妨把企业的员工分为两类,即管理类员工和专业类员工。其中,管理类员工是指企业内各个层级的管理者;专业类员工即非管理者,是指各个级别的业务操作人员。通俗地讲,专业类员工的特征是“管事不管人”。

管理类员工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基层管理者是指各个部门的经理(部门经理);中层管理者是指企业的分管副总经理或总监;高层管理者是指企业的总经理。

专业类员工也同样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即初级、中级和高级的专业员工。其中,高级员工是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

当然,许多企业都会把员工的层级设置细分为数十个,以便于员工在企业内的职业发展。但“能力素质模型”事关员工的思维和言行导向,在内容设计时不宜以如此细分的层级为框架,还是应当把这些层级进行必要的分类。比如把这些细分层级称之为“档”,把若干个“档”归为“级”。

管理类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

作为一名管理者,也就是特定团队的领导人,必须拥有如下五大方面的能力或素质,即领导力、建设性、远见、理性和担当。因此,管理类员工的能力素质模型亦如下图:

图4-2管理者的能力素质结构

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第一种能力是“领导力”。

“领导力”是指管理者对他的下属实施正面影响的能力。所谓“正面”一词的内涵,除了积极、健康、高效等元素外,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企业的理念、意志或主张,也就是要与企业的精神穹宇高度结合。如果离开企业精神穹宇的具体要求,许多看似正面的因素,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伤害。人对人的影响力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管理者对下属也如此。作为管理者,如果对下属实施了负面的影响力,由此给企业带来的伤害将比无直接隶属关系的同事之间的负面影响更加深远。

通常来说,管理者的这种正面影响力,要通过如下四个方面来体现:

1树立团队的正气。

所谓“正气”是指组织行为中正直的风气。既然是组织行为,正直与否就不能泛泛地以组织以外的社会标准来衡量,它首先必须要符合本企业精神穹宇的要求,要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乃至制度或规则高度统一,要看它是否符合企业的意志或主张。只有以企业的价值观或制度为准绳,才会使“正气”的形成不偏离企业要求的方向。

具体来讲,管理者树立团队正气的过程首先要看他对企业的精神穹宇或制度是否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然后要看他能否以身作则地身体力行之。如果管理者对企业的精神穹宇的理解都是片面的或不正确的,他的以身作则或身体力行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管理的实践中,管理者在事实上充当着下属的榜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