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类起源(2)

实际上,人类的进化在真正进入更新世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段时期的气候变化相对较小。400万年~200万年前,当时的世界气候要比后来稍微暖和一些,也更为稳定。在非洲稀树草原这块可能是人类摇篮的土地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哺乳动物物种,其中包括一系列灵长目动物,人类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2.2早期灵长目动物的进化和适应

灵长目

我们都是灵长目动物(orderprimate)中的一员,这个大家族里还包括大多数生活在树上的有胎盘哺乳动物。灵长目动物包含两个亚目:类人猿(anthropoid,猿、人类和猴子)和原猴亚目灵长类动物(prosimian,包括狐猴、眼镜猴和其他所谓的前猴动物[pre-monkeys])。人亚科(hominins,人科[Hominidae]包括现代人、早期人亚种及其直系祖先,人亚科即人科中的灵长类)和猩猩科(Pongidae,与我们亲缘最近的非人灵长类)在行为和体格上存在一些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可以通过这两个群体从数百万年前的共同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共同特性而加以解释。换句话说,人类及其与我们亲缘最近的非人灵长类来自共同的祖先,分别沿着几条平行的路线进化而来(表2-2)。

人类是何时从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分离出来的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专家们之间存在激烈的争论。在非洲,人类和猿从猴子中分离出来,但没人知道具体的发生时间。在大约2400万年前地球刚刚进入中新世(Miocene)的时候,非洲涌现了许多种类型的猿。巨型人族的基本解剖特征出现于中新世中期,大约1800万年~1200万年前。第二次辐射发生于更新世晚期,800万年~500万年前之间。这次辐射最终产生了四个世系,其中至少一个,即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是被修正了的。在一些食草动物(如大象)身上也出现了类似的进化模式。在这两个案例中,模式本身都反映了变化着的气候和栖息之地——从温暖的、缺乏季节性变化的林木茂盛的环境,向寒冷的、四季分明的林木稀疏的环境转变,它们同样也反映了陆地、山系和南极原冰层面貌的改变。

对于人族来说,1000万年~500万年前的这段时间是一个关键期,期间非洲人族世系的一部分向外辐射而产生了大猩猩、黑猩猩和人族。不幸的是,这段历时500万年的时期是我们关于早期人类进化认识上的一个黑洞。关于这一时期非洲涌现出的一些类猿动物的本质,我们只能猜测。

古人类学家大卫·佩尔比姆(DavidPilbeam)提出理论认为,这些动物大多是生活在树上的,有着长臂、长腿和巨大的胸腔。它们在树上时需要使用四肢,但偶尔也会爬到平地上来,有时甚至能靠两条后腿直立起来。佩尔比姆相信,在大约500万年前,人科世系(hominoidlineage)分化成西方和东方两支,其中西方一支,即原始黑猩猩(proto-chimpanzees)还依赖于水果和其他树上产的食物等一些广泛分散的资源,它们需要灵活的社会组织才可获得。围绕人类与黑猩猩、大猩猩的关系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很多生物学家一致认为,黑猩猩是与人类亲缘最近的。借助分子钟,他们推算出上述三种灵长动物形式在六七百万年前曾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从树上下来”

距今2000万年前之后,全球气温的下降导致热带地区大片空地的增多。这种林地的大量减少有可能带来一种适应地面环境的物种增多的趋势。灵长动物中的许多物种(包括幸存至今的和现已灭绝。的),在距今1000万年前以后开始适应这一转变。换句话说,它们“从树上下来”了。

约500万年前,非洲的稀树草原上有着许多小块的林地和广袤的草原,这里密布着许多哺乳动物、一些分化出来的树居动物,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其中,许多小群体非常繁盛,可能已经可以直立行走,可以肯定它们已经可以制造石质和木质工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