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启示录(3)

事实上,广州有一批曾领风骚的优势产品,现在已经开始让位。以电风扇为例,广州的钻石牌风扇是最早占领市场的,可现在,顺德的“蚬华”、“美的”等,已不仅仅是占领了广州市场,而且还占领了全国的市场,并打入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市场;说到电冰箱,也不再是“万宝”,人家“容声”也上来了。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所以我说“尊老爱幼”这个词,如果不是从道德的概念上讲,而是从商品意识的角度去看,它是十分落后的一种观念。在商品经济中,信奉的不是“尊老爱幼”,而是“尊能爱强”。与此同时,在珠江三角洲这片商品意识很浓的土地上,也产生了一代枭雄,产生了一代豪杰,一代弄潮儿,他们不同于五六十年代的雷锋、焦裕禄,更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王杰,也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步鑫生、马胜利等,他们是具有“大生产、大经济、大思维、大眼光、大动作”的一批“大冒险家”。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些带贬义,可是我认为,商品经济实际上就是有那么一种不可捉摸、不可预计、不可知的东西在支配着,所以我们需要“大冒险家”,就像我们这次接触过的钟华生。

珠海西区现在正在填海,一座新城市已经开始崭露在地平线上,但是这座城市是在国家不给一分钱的情况下建设起来的,它不同于建设一座车间、一条生产线、一个大企业,而是要建一座新城市。在国家不给钱的情况下钟华生敢去建,而且是在国家“双紧”方针下逆风而上开始建设的。像这样的一个人,他就非得有着比一般人要强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抗压力,这点可是非同寻常的,而事实上,珠海西区目前的成绩也的确是令人感到兴奋的。可以这样不带贬义地说:钟华生是我作为访问者这么久以来所见到的中国最大的“空手道大师”,这是一位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冒险家”。

在中山、顺德、东莞、南海,凡是有一个产品能够走向世界、覆盖一大片国际市场的,其产品的后面,必定站着一个或数个甚至数十个这样的人,这是珠江三角洲这块土地上所特有的一批领导者、实业家、企业家。他们都是“冒险家”,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见解、独特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就说钟华生,他自己就制造了许多“钟华生语录”。例如,“今天借君一杯水,明日还你一桶油”;“集天下人才、钱财、经验之财为我所用”;“大经济、大港口、大思维、大发展、大繁荣”等。我们先不要说他能否成功,单单是这种气魄,就足以令人喝彩。这批新时代的冒险家,敢于按照党的“十三大”定下的总乐谱,扯着嗓子,唱出时代的最强音。这胆略,这豪气,这眼光,正是我们内地包括广州许多企业家所不具备或是不充分具备的。王: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商品经济舞台上冒出的许多枭雄,他们都是物竞天择的胜利者,是在现实生活中打拼出来的,而不是封的,不是恩赐的。我想珠江三角洲之所以能冒出这么些灿若群星的乡镇企业家,就是因为这里提倡了多年来不曾被提倡的冒险意识、建功意识、竞争意识,时化选择了他们,造就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商品经济一个最大的功劳。

商品经济与“杂交优势”田:还有一样,就是珠江三角洲的“杂种意识”很强。“杂种”一词在中国历来都是极为难听的,而珠江三角洲这些年之所以能够崛起,却正得益于此。它利用别人的脑袋,利用别人的钱财,利用别人的经验,利用别人的市场,结合自己的人缘、地缘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我们过去在采访中见到过许许多多的北方村长、镇长,他们与我们在珠江三角洲接触到的村长、镇长是截然不同的。珠江三角洲的村长、镇长见过世面,他们不同于过去的农民,从田头到地头,从地头到炕头,就这么几头来回转,活动的范围不超过方圆五公里,知道的东西不外春夏秋冬,什么时候会下雨,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收割,再就是管管村里的婚丧嫁娶,当个司仪。珠江三角洲的干部一年中收到的信,一年中打向国内国际的长途电话,周游列国在飞机上飞行的小时,在火车上度过的钟点,都超过了内地一个村,甚至一个镇的人一辈子的总和,他们的见识、交游是很广的。他们不太迷信,不容易被某些东西所吓住,也不太会被某些东西所迷惑住。他们能够结合当地的山山水水、结合当地的人缘,来发展当地的商品经济。在这点上有人又不理解了,认为“见到绿灯赶快走,见到红灯绕着走,没有灯就摸着走”是种不听话的表现。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说他们恰恰是听话的,他们是小话不听大话听,听的是“十三大”报告中“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句最重要的话。你说一个国家那么大,一个政策颁布下来,它不可能可钉可铆,跟所有情况都吻合,总会和现实存在些差距。太阳在中国的天空上走过还要好几个小时呢,更何况一个政策。珠江三角洲的许多企业之所以能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土到洋,由占领国内市场到占领国际市场,它遵循的是“不唯上不唯心只唯实”的宗旨。它的这种“唯实”精神,是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一个人唯实不容易,中国建国几十年来,在“反右”、“四清”、“文革”当中,有一批人被整、被收拾,其中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坚持了真理、坚持了实事求是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种影响不能说现在已经没有了。

所以我认为珠江三角洲人最可敬的,就是这种务实、求实精神,守法不守旧,照办不照搬。王:讲到内地的封闭状况,这就涉及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不能相比的问题。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其实原来也和北方的农民差不多,顶多只能看到村前村后方圆几公里的地方,世世代代在那生息繁衍。为什么两者现在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呢?不是别的,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市场的开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专门提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借助于商品经济和产业革命的威力,在短短的一二百年里,它所释放的生产力超过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的总和。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奔走于世界各地,去开发市场。现在广东的形势很明显就有这种感觉。商品经济的前提首先在于其市场的开发,市场有多大,生产力就有多大。因为企业家纯粹是为市场而生产,而不是为自己的消费而生产。为此,他就要走出去。尽管现在广东人把北方视为畏途,一提到北方就说生活多么艰苦、多么难以适应,但是为了开拓市场,广东人比全国哪个地方的人都要走得勤、走得远、走得活跃。当这些所谓的农民走向全中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时候,他们所能捕捉到的机会就越多,机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竞争能力越强;竞争能力越强,企业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越来越有实力,越来越壮大。比起内地那些只活动在方圆五公里内的农民来讲,他们的成功机会要多上十倍、百倍、千倍甚至亿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捕捉机会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大批“放鹅仔”、“种田佬”,一个个摇身一变,都成了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家,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威力。

只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商品经济,就能使每一个人找到自我,充分释放自己的能量,或者从根本上,甚至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田:我接着刚才说的“杂种意识”再说一下。珠江三角洲现在很多地方都采取你出土地、他出资金,你出经验、他出设备,你出人才、他出市场这么一种办法,它是一种多元化的自由组合。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市长、县长、镇长都谈到,现在珠江三角洲的人“三多”:一是戴眼镜的多,就是说知识分子多;二是说普通话的多,表示外来人才多,珠江三角洲有些地方的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比例已达到1∶1;三是讲“鬼佬话”的多,意即外商多。这正是他们具有“杂交”意识的结果。他们懂得搞商品经济绝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绝不能搞封闭。你有没有一流的生产线,有没有一流的管理人才,有没有一流的设计人才,这决定着你能否把产品打向世界。王:发展商品经济,能彻底地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掘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这是不待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有一个问题,到现在还在争论不休,如果不解决好的话,珠江三角洲的成功还只能是一种特殊现象,还是不能得到承认和在全国推广。这就是“商品经济盲目性”的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