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启示录(2)

而珠江三角洲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它在集体的范围内,则可根据自身经济的发展,论功行赏。你只要是人才,马上就可以任命你为总工程师,而且由于自治权属于自己,所以能够马上给你总工程师的待遇,比如住房、职权,根本不存在什么繁文缛节。这样就能使每一个人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用论资排辈,企业随时都可以认可你、促进你,可见这也是搞活经济相当核心的一种制度。因为说到底,劳动力是生产力要素里最积极、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只要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从微观来讲,一个企业活了;从中观来讲,一个地区活了;从宏观来讲,一个国家也活了。透过珠江三角洲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各级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劳动积极性得到发挥、调动,才最终形成了一个气势磅礴的大合唱、交响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震撼着整个中国。这也是广州的大中型企业所必须学习的东西。

田:这次下去调查最深的感觉是,珠江三角洲的老百姓、领导干部,他们对发展商品生产有着一个极为朴素的共识:商品生产搞不上去、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上不去,政府就是宣传得再好,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曾经有位领导人说过,我们的国家不缺乏政治口号,政治口号已经制造得太多了,我们现在缺少的是一些实在的东西,在共产党领导下,总得要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强。记得一位资深的记者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世界上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离不开“利、力、理”这么三个字:利是利益;力是力量、实力;理是道理。这三个字的顺序不能摆错。一个地区如果经济发展不正常,就算你今天讲大道理,明天讲小道理,那都是空的,讲半天也没有用。可是如果你把经济搞上去了,再来讲这些道理,人们听起来就会入心入耳入脑,就能接受。过去这些年,我们讲了许多道理,但这些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我们的实力,大话、空话的色彩太浓。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吸取了我国四十多年来企业办社会、社会办企业、搞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个深刻的教训,企业基本上不再办社会,它的工人、管理干部、奖金,全部呈现出一种流动的状态,而不是凝固、停止的。

它们的企业大到几千人、小到几十人,都不再办诸如幼儿园、商店、邮局、小学等后勤设施,人员也处于流动状态中。它不像内地一些大公司、大企业办社会那样,已经到了企业除了没有火葬场和监狱以外,社会上所有的福利设施都有这样一种程度。王:是的。北方的大中型企业和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在企业构成、运行方式以及企业办社会、社会办企业等方面的确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当然这有历史原因,不能简单地怪企业。与北方的大中型企业不同,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充满活力,这是因为其企业实行了精兵简政,一心一意搞经济,把许多的社会职责都已还给社会,这点也是他们竞争力很强的一个原因。

这里面除了两者的主观条件不一样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客观条件,即外界环境不一样。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完全是按照商品经济的规律搞的,它的社会也是这样。商品经济一个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可以看出,现在的珠江三角洲,其商品经济是相当发达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一方面,许多服务设施都社会化了,这使企业可以把产前产后的许多服务扔给社会,到头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从而实现最大的自我效益;而企业彼此之间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它也从中实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治安成了一个头痛的问题,因为全中国的许多罪犯都跑到这儿来犯罪。这怎么办?如果按照传统的办法,就是由国家来定编,一个省的公安队伍有多少人,一个市一个县多少人,然后一个镇有个派出所,甚至一个乡也设立一个派出所。

而珠江三角洲则是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成立“土警察”——保安队、联防队。保安队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实体,它通过自己对各企业的保护获取收益,所以它不但能不断地发展,而且还越来越大,发展得越来越好。它自己得益,企业也得益。企业通过把一部分利润分给它,从而减轻了自己在这一方面有如枯燥家务般的负担。反观内地搞联防的做法,一个大企业起码要养一个派出所,二三十号人,不胜负荷。竞争造英雄田:另外,这几十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做多大的官、住多大的房、有多高的待遇、坐多好的车等,但发展商品经济以后,把这些带有很强的行政级别意识,说严重点是带有很浓的封建色彩的东西给冲得一塌糊涂。比如在顺德,这么个县团级单位,却拥有全国二千多个县里面唯一的一家四星级酒店——仙泉酒店,这在内地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内地连许多省会城市都不曾拥有四星级酒店。可是当顺德的经济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就需要盖这样的酒店,就有那么些人来消费、来这儿住。其实,商品经济意识里透露着最强的民主意识。行政级别意识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计划经济使企业单位变得大脑越来越迟钝,胆子越来越小,手脚越来越僵化。而商品经济说到底就是竞争,它不那么温情脉脉。所以我开玩笑讲,今天当面叫你老大哥,可明天就不一定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