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是一种境界和精神

健全的眼睛,应该看到各种颜色,而不只是看到光芒。健全的听觉和嗅觉应该乐意察觉所有听到和闻到的东西。健全的理智应当为所有发生的事情而做好各种准备。

主题词:忧患 灾难 自救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6月14日,日本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布预警:预计4秒后将发生5级地震!信息发布后,各种应急响应自动启动,在短暂的危急处置时间内,许多公众采取避险措施;核电厂、铁路等设施自动关闭;安装了信号接收装置的列车、电梯迅速停运;建筑工地和医疗机构也马上停止作业。

日本气象厅建立了灾害管理信息网络和24小时监测系统,能在地震的瞬间计算出震源、规模、是否引发海啸并发出海啸警报和预报。日本还在部分海域2000米深处安装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2001年9月11日,当飞机撞上世贸中心的双子大厦时,摩根士丹利公司的安全负责人里克?里斯科拉,组织雇员们互救自救,这在那天的世贸中心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里斯科拉在1988年洛克比空难后,担心恐怖袭击的矛头会指向世贸中心,遂起草了一份报告,提交世贸中心的管理者。但由于花费太大,建议没有被采纳。于是,他开始组织员工培训,学习消防知识,提高应对危机的逃生能力。当9?11大厦爆炸后起火时,大厦管理者告诫人们待在办公桌前不要动,但里斯科拉却用手提式扩音器疾呼员工赶紧向楼下跑。训练有素的员工们轻车熟路,2687名公司员工得以生还,只有13人因公司所在的塔楼坍塌未能逃生。

1994年9月28日,“爱沙尼亚”号巨型客轮从爱沙尼亚首都起锚,开始了15小时的斯德哥尔摩之行。虽然整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但船上的酒吧里轻歌曼舞,乐队演奏着美妙的音乐。当灾难发生时,一切喧嚣戛然而止,出现了死一样的沉寂:许多乘客没有失去知觉,却不做出任何反应,在沉默和顺从中消极等待。从发出救难信号,到30分钟后倾斜着从海平面上消失沉入海底,船上989人中只有137人侥幸生还。这是欧洲现代史上最大、也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海难,许多人本来是完全可以通过自救生存下来的。

随.笔

人们生活环境不同,但遇到的灾难是相同的。肆虐的龙卷风和森林大火、强烈的热带风暴、频发的地震灾害,都在提醒人们,灾难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一部分。

面对危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状态,这就是常说的“灾难个性”。人们可以完善这种个性,教会大脑如何行动,迅速做出明智的反应。当人们认为自己可以活下来时,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人们所需要的就是做出大胆的想象。

在自然和人为灾难面前,大难不死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运气,通过冷静的处置,科学的应对,有素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加逃生的可能。“凡事预则立”。忧患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大而言之是一种境界和精神。

当灾难来临时,人们的不当反应可能导致死亡人数的上升。就“爱沙尼亚”号海难而言,不采取任何行动或许是自然反应,但却是个可怕的错误。在重压下,大脑在搜寻恰当的生存反应,有时选择做出了错误的反应,就像一头小鹿,面对汽车前灯刺眼的强光时,往往吓得一动不动。

一旦最可怕的灾难发生,平时的训练可以大大缓解人们的恐惧感。恐惧越少,陷于呆滞状态的可能性就会越小。对空难事件的研究表明,那些阅读了空中安全知识卡并按要求去做的乘客,生还的可能性会增大数倍。一些我们认为完全是浪费时间的程序,却能在遭遇不测时帮助我们的大脑制定出科学的逃生计划。

根据日本气象业务法规定,震后要马上把信息传递到警察机构、地方政府、通信公司、电视媒体、海上保安厅、消防等机构,由此再迅速传递到学校、居民家、医院和船舶。普通百姓察觉到地震,打开电视或收音机,立即就能得知地震的详细情况。日本还开设了灾害短信业务,手机也会出现免费相关信息。

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危急事件中,中国已实现了许多高新科技的支撑,比如遥感技术、卫星通讯工具、专业救援手段等,但仍存在预警信息发布迟缓、决策过程缓慢、发布渠道不畅等缺憾,需要利用科技力量提高预报程度,从而用科学和智慧挽救生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