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雪山以后,红六军团于1936年5月30日离开稻城,先头部队红十六师6月3日在甘孜以南的甲洼寺,与远道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原一方面军第九军团改称)会师;继续沿雅砻江北上,于6月22日到达甘孜附近的普玉隆,会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6月30日,贺、任、关等率红二军团的直属队和四师,在甘孜以西的绒坝岔与红四方军的第三十军会师。“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自桑植的刘家坪出动,经湘中、湘西,横贯贵州、云南,渡金沙江入西康,到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共计费时7个月零10天,行程约1万余里。”②中共中央发来贺电:“我们以无限的热情庆祝你们的胜利会合,欢迎你们继续英勇的进军,北上陕甘与一方面军配合以至会合。在中国的西北建立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建立抗日救国的统一战线”,“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者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
6月3日,红六军团的先头部队刚到甲洼附近,军团首长传下话来:“前面有友军,是红四方军的三十二军,军长是罗炳辉同志。”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各连队立即停止前进,整理好行装和队形,迈着整齐的步伐,在阵阵歌声中来到甲洼与前来迎接的第三十二军会合。第三十二军赠送六军团前卫部队每人一斤炒面和一碗酥油茶。这在那种极端艰难的情况下,算是最贵重的礼物了。跟随第三十二军来欢迎的,还有个“总政工作团”。“工作团”一位姓马的自我介绍说他们给红六军团干部战士带来了书。红六军团政治部张子意主任指示宣传部刘礼明科长去接。那个姓马的拿出两本书送给刘科长,一看,是《西北问题讲座》和《干部必读》,往下再看,是一行醒目的标题:“反对毛、周、张、博”,①污蔑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率领红军北上抗日,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刘科长一下子被惊呆了,立即向身旁的政治保卫局黄国民科长说:“帮我照顾一下‘工作团’的同志,我把书给张主任和王政委送去!”王震接到这两本书,十分气愤,把书摔在草坪上,斩钉截铁地对刘科长说:“你把它烧掉!立刻烧!我们是拥护毛主席的!狗养的才反对毛主席!”②
这次途经云南,王震看到国民党的《碧鸡日报》报道毛张内讧的消息,就把报纸送给关向应、贺龙、任弼时看,当时同中央电报不通,只通四方面军,还不知道张国焘分裂红军、挟持朱德南下的事。因此,几位领导人开会商议,认为国民党报纸只能作参考,不能相信。王震说:“关向应同志对中央上层情况很熟悉。他同我住在一起时说,张国焘不正派,惯搞阴谋诡计,在莫斯科、上海都是如此。”③因此,王震这时见到张国焘炮制的反对中央的两本书,一眼就看穿了张国焘反对党中央、自立伪中央的恶毒阴谋。
原来,那个姓马的是张国焘自行设立的伪总政工作团的副团长,他们名义上是随第三十二军来欢迎红六军团,实际上是到红六军团搞分裂活动的。6月19日,红六军团由甲洼经热坡耳、沙家等地,到达甘孜地区的玉隆,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当时,毛主席、周副主席已率领右路军的红一、三军团北上,王震等去会见左路军的朱德总司令和刘伯承参谋长,知道了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发生的种种问题,情况就完全清楚了。24日,在王震主持的连以上军政干部大会上,朱总司令高度评价了红二、六军团不怕困难、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宣布了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已经到达陕甘宁边区的消息,号召红军指战员团结奋斗一起北上,与毛主席和红一方面军会师,投身到全国人民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洪流之中。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极大地增强了红六军团广大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尤其是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节衣缩食把自己的东西主动送给红六军团,这使红六军团的同志们非常感动,甘孜的大会师完全是一片欢快的海洋。
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对红六军团说来,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大事。但是,红军总政委又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的张国焘坚持与中央分裂的机会主义路线,却给红六军团造成很大的危害。早在与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二军会面时,就有人向王震和萧克宣传张国焘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进行诋毁和攻击。这个人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主要是由毛泽东的农民意识和逃跑主义造成的,而张国焘则是博学多识的政治家与军事家,是能够挽救红军于危难的领袖。对此,王震直言不讳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他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正确性,表示只有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个人见与王震谈不到一起,就只有告辞了。接着,张国焘又派来曾传陆率领的工作组,名义上慰问红六军团,而实际上是拉拢红六军团反对中央。除了继续向红六军团灌输毛泽东是“乡巴佬”,毛泽东的“北上抗日”是葬送中国革命外,曾传陆又向红六军团发送了《干部必读》的小册子,要求王震尽早把小册子下发连队,遭到了拒绝;曾传陆以“不下发小册子就是反对张国焘总政委”的话相威胁,王震却说他只执行中央的命令,没有中央的命令小册子是不能下发的。曾传陆见没有办法在红六军团推行张国焘的路线,就愤愤地走了。王震命令立即将曾传陆带来的小册子烧掉。事后,王震马上把焚书一事电告任弼时和贺龙,任弼时和贺龙齐声赞扬他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