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越万年雪山(2)

5月9日,红六军团从中甸出发向玉龙山主峰哈巴雪山进军。爬山到了500米高度,红军开始遇上积雪。因为此时天气较温暖,红军指战员精神和体力较充沛,尤其是空气中的氧气也比较多,红六军团进军还比较顺利。然而,到了海拔3000米左右,大家就越来越感到步履艰难,身上的背包、枪支等也就变得更加沉重了。爬到4000米时,积雪越来越厚,氧气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天色也越来越黑。有的同志精疲力竭牺牲了。第五十一团的战士郑国柱倒下了,王震摸了一下他还没有断气,就立即用自己的棉衣把他暖了过来。12日,翻越上下山约60公里的大雪山,山上刮着狂风,下着大雪,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爬到5000米高度时,由于山上气压低,氧气少,太阳辐射力强,许多人感到头晕、恶心、胸闷、气短,有的同志头发全部脱落,有的同志口鼻流血,还有的同志猝然死去。情况异常危险。这时,王震也感到身体不适,他多么想与同志们一起休息一会儿啊,但他知道,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能停下来。他便命令大家坚持再坚持,只要走,只要迈动步子那就是胜利。雪山最后被征服了,但为此付出的代价十分惨重,在翻越主峰的几天时间里,就有600多名指战员倒在山上,再也没有爬起来。当最艰险的时刻,许多同志抬着伤病员,搀扶着体弱的同志,忍着饥寒,踏着前人的足迹艰难地前进,发扬了高度的阶级友爱和团结互助精神。红六军团翻过雪山,离开云南,进至西康定乡县境的易窝。

5月14—19日,红六军团全部进驻定乡县城及其附近的易窝。这里人烟比较稠密,粮食也比较多。当地藏民群众送麦粉、青稞粉欢迎红军。部队在此休整数日,其时召开了积极分子会议,王震作了报告,说明当前形势,会师西北与创造全国抗日根据地的优越条件、伟大政治意义和战斗任务。

5月20日,红六军团沿硕楚河向稻县前进。经义司田、沙村、归日、水洼(今刀学)到百根,“沿途有不少藏民卖东西,并烧茶水送给红军喝”。21日,经沙古、相店,翻越郎上坡雪山,后续部队翻山时下起大雪。沿途尽是大山,气候寒冷,没有房子。22日,“红六军团上午6时出发,满地白雪,气候好似冬天,沿途人烟极少,很荒凉。当日下午1时进占稻县县城。该城没有城墙街道,只有零散的房子几十栋”。红六军团在稻县县城休整7天,“为充实部队干部、加强部队训练(25日)将军团教导团分散到各部队”。26日,“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反对部队中几种不良倾向,同时提出会师西北前的军政工作问题”。(《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日记》)

5月30日,红六军团由稻县县城起程,经冉子、大桥、那波继续前进。6月2日翻越了上下山75公里的最后一座大雪山,进至藏坝。红六军团自渡过金沙江,到进抵藏坝,一路行军都是高山峻岭,共翻越3座大雪山、3座小雪山,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仍有许多指战员牺牲在雪山上。

红军战士终于战胜了大雪山上罕见的严寒、缺氧、缺粮等困难,胜利地翻越了几座人迹罕至的万年雪山,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这段经历给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后人们记述了这些严峻时刻异常艰险的经历:“进入雪山以来,部队没吃过一顿饱饭,没睡过一夜好觉,每夜都有同志因冻、饿、病、累而站不起来了。每当晨曦初露,大家准备新的行军,迎接新的考验的时候,第一件事便是向那些已经长眠在征途上的同志挥泪告别。每当翻过一座山,黄昏时燃起一堆篝火的时候,我们预感到:今夜可能又有亲爱的战友在此地与大家永别……”①

同时,红军战士英勇奋斗,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则是异常振奋人心的。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关于《二、六军团长征政治工作总结报告》中,记录了红二军团第六师的几个数字:桑植出发时全师为3313人,到甘孜前,已阵亡309人,负伤531人,病故137人,因伤病寄留在老乡家190人,战场上生死不明104人,掉队727人,其他原因减员503人,减员总数为2501人。到甘孜时全师却仍有3044人,限于条件,当时的统计未必十分精确,但它足以表明,红军在艰苦的长征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一路却又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始终保持着永不枯竭的生命力。这样的军队,是任何反动力量所无法消灭的!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