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促成了我父母的婚姻

我父亲担任115师参谋长以后,发现山东地方武装和八路军115师之间有相当多的隔阂。因为双方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且115师又是外面来的部队,来了以后就占据了根据地的繁华县城,山东地方武装自然有些不大服气。后来罗荣桓同志为化解双方矛盾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父亲回忆那段历史感慨地说,罗荣桓就是这样顾全大局。罗荣桓的心胸很开阔,这在军队中是有口碑的。对于罗荣桓这段历史,解放13年后,毛泽东依然念念不忘,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父亲曾经说,可惜罗荣桓死得早,是对军队建设的一个不小的打击。他去世后,军队的政治工作完全被林彪统治了。林彪吹捧毛泽东是假,大树特树自己是真。而当时在军队中,已经没有人能同林彪的错误做法抗衡。

如果罗帅活着,是可以制衡林彪的。因为毛主席非常信任罗荣桓,而且不是一般的信任。其实在罗荣桓生命的最后时光,已经对林彪把毛主席著作庸俗化有过抵制。不要看林彪在毛主席面前可以把罗瑞卿搞倒,但是他要通过毛主席搞罗荣桓可没有那么容易。

早在1929年底的古田会议上,罗荣桓以基层政工干部的身份当选为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毛泽东的评价可以说一针见血:“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后来,毛泽东回忆红军时期的难忘日子,语重心长地说:“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1963年罗帅年仅62岁英年早逝,毛主席悲伤不已,连夜写下《吊罗荣桓》:“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父亲加重语气说:“这种待遇简直不得了啊!”

父亲还对我说过,罗荣桓的品质是与他的经历有关的。父亲提出一个很奇特的观点,那是他早年绝不会有的观点:

“罗荣桓出生在湖南省衡山县一个乡绅家庭。我们过去什么都讲出身,越穷越贫越值得信任,越有钱越要划清界限。但是我在革命那么多年后发现,生在并不穷困反而有经济实力家庭的革命者往往很大气很规矩。你看总理就是这样,罗荣桓也是这样,因为这样的家庭有文化,教育出来的孩子也讲规矩。罗帅是军队中罕见的受过正规大学教育的,他在青岛大学读过书,后来又进入武昌中山大学读书。罗帅是1927年入党的,在元帅中是入党比较晚的,和我是同一年入党,但是罗帅的起点比我高!在军队中他一直被尊敬地称为‘政治元帅’。

父亲说:“罗荣桓善于团结同志,能长期和林彪共事的人肯定很善于合作也很有耐心,因为林彪很能打仗,所以也带来了刚愎主观和一言堂的毛病,但在两人四野合作的不错。1959年庐山会议后,罗荣桓看到林彪对军队的讲话和做法有点偏,所以并不热心,林彪心里还是不快。但是罗帅去世的时候,很少露面一向深居简出的林彪很上心,又是送花圈又是鞠躬,说明他对罗帅的逝世还是难过的。”

当然我还知道,父亲和母亲还是因为罗帅的关心催促成婚的,父亲当时已经30多岁,依然孑然一身,是罗帅的周密安排才组成了这个家庭。尽管几十年后这个婚姻解体了,但毕竟留下很多美好的东西。况且,没有罗帅,就没有我们这些生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