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这个决定,在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各敌后根据地、新四军,首先建立起10个情报网的联络基点。
叶剑英对每个联络点抓得很紧,使各地同延安总部的情报联络渠道畅通无阻,保证了中央、军委准确及时地掌握情况、指挥作战。
叶剑英还组织各根据地设立气象观察所,建立健全气象观察制度,规定设立气象观察所细则,气象观察项目和方法,以及气象报告内容等等,这不但保证了当时作战指挥的需要,也为根据地农业生产提供了方便条件。
叶剑英主持的总参谋部,成为中央和军委的名符其实的指挥中心,受到中央领导和各战区领导的赞扬。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有一次特意派人专程到延安,送给中央一根黄灿灿的金条,毛泽东指示把它作为奖品送给了总参谋部作战部门。
审时度势,精心运筹,是叶剑英多年来从事参谋部领导工作的一大特点。
他参与中央军委对日作战的指挥,主持战略问题研究会,制定战略行动方案,经常提出带有决策性的意见,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肯定。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形势十分严重。
对敌军动态应当如何估计?侵华日军主攻方向是北上配合德军进攻苏联,还是南进?对此,延安总部参谋人员和国内外的军事家看法各异。
叶剑英全面分析研究了当时的国际局势和日本的国情,认为日军南进的可能性大,因而我们作战指导思想的侧重点,要放在对付日军南下上,并将这一意见上报给中央,供决策参考。
他的意见被党中央采纳,并被后来的战争进程所证实。
在考虑对日军作战的同时,叶剑英还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的阴谋活动,协助毛泽东、朱德等制定反摩擦的斗争方针、政策,取得了胜利。
1943年夏,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集结50万大军,准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大举进攻。
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大都已深入敌后对日作战,陕甘宁边区兵力薄弱。
大敌当前,局势险恶,如何应付?叶剑英经过深思熟虑,与情报部门研究,提出了一个以智退敌的政治宣传战方案。
他建议使用中共掌握的军事情报,公开揭露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阴谋,作为退兵之计。
毛泽东、朱德对叶剑英这个建议,十分赞赏,完全采纳。
决定除按预定计划部署兵力,做好保卫边区的自卫准备外,大力开展政治攻势,动员一切舆论,广泛开展宣传战,公开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调动兵力、破坏抗战、制造内战的阴谋。
从7月4日开始,朱德以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名义连电蒋介石、胡宗南、何应钦,揭露其“闪击延安”的兵力部署、行动计划,呼吁团结,避免内战。
新华社广播了朱德电报全文,并详细公布了国民党军队调动的情况。
紧接着,延安召开数万人的群众大会,通电全国。
毛泽东亲自动手特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警告蒋介石:必须立即撤退进犯边区的军队,纠正一切错误。
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和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人士纷纷集会,发表声明和通电,声讨顽固派。
同时,中共增调部分兵力充实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军事上也做好了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
这一场以军事实力作基础的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战,赢得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同情。
由于我方掌握了国民党军队的一切行动计划直至兵力部署、行军路线等确凿情报,并对其揭露无遗,使得正在日夜调兵遣将,准备内战的国民党顽固派大为震惊,十分狼狈,进退维谷。
蒋介石、何应钦等见阴谋败露,陕甘宁边区军民做好了应战准备,同时又迫于国内外舆论一致谴责的压力,只好下令收兵,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并无进攻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