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4)

这些都是开学前必须做好准备的。

廖仲恺听了表示赞同,对所谈问题应交筹委会立即开会研究,再报告总理。

邓演达和叶剑英准备告辞。

廖仲恺还是有点不放心,又说,“根据总理的意思,学校要争取5月开课,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要一边筹办,一边招生,先做起来如何。”

他继续询问还有什么事要办。

叶剑英同邓演达商量后,谈了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

他说谨遵总理所教,军校的宗旨就是创造革命军,而军队能不能革命,全在于培养将士有革命的志气。

所以学校应当重视政治课程,政治与军事应当规定一个比例,新生入校先进行一个月的入校军人教育,再进行正规教育,学期定为一年毕业,是否合适?请先生定夺。

廖仲恺听了很满意。

他非常重视苏联红军的经验,尤其是政治思想工作,叮嘱他俩回去请教苏俄顾问,再确定教育计划和军政课程的时间比例。

叶剑英和邓演达带着重托,满怀信心,离开大元帅府。

十一、“全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按照廖仲恺的嘱托,叶剑英和筹备处的几个教官,常常从南堤来到东山,向苏俄顾问请教,编制和修订第一期学生教育计划,确定军事教育科目。

第一期军事教育科目,分为学科与术科两大项。

政治教育科目,教授部统筹规划,由政治部专司编制详细的政治训练计划。

邓演达和叶剑英等根据苏联顾问的意见,提出初步计划,确定以最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都列入正课。

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

叶剑英作为教授部的一个负责人,除制定教育计划,参与指导整个教程、教令、教材的编写外,还亲自编写兵器等方面的教材,认真组织备课。

与此同时,叶剑英还要兼做筹备处的招生准备工作。

3月下旬,经过各地考试和学校最后复试,筹备处从1200余名考生中正式录取350名,备取100余名。

但是,当时碍于经费不足,100多名备取生不能入学。

这些人大多处于人地生疏、生活无着的境地,要求学校收容。

叶剑英和筹备处的一些同志很同情他们的处境,让入伍生派代表去谒见孙中山,提出全体学生愿把自己每天的伙食改为两餐,匀出一餐给备取生吃,让他们入学深造。

中山先生甚为感动,当面嘉许同学们这种团结友爱、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勉励大家说:“命要革,饭也要吃饱,每天三餐不能减。

就是减少大元帅府的开支,也要让备取学生全入学。”

同学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叶剑英从这件事情上,看到孙中山为革命建校,对青年爱护备至的光辉榜样,又一次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月5日,黄埔军校正式开课了。

孙中山亲自兼任学校总理,确定办校宗旨为“创建革命军”,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奋斗、牺牲”三大精神,仿照苏联红军的经验,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5月9日,他特别任命廖仲恺为校国民党代表,执行党代表的职权。

凡军校的一切命令公文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交由校长执行,否则无效。

5月16日,举行盛大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到校视察并发表演讲。

军校在校长和党代表之下设六个部,即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

还聘请了一大批中外教官,组成了一支阵容相当可观的教员队伍。

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

军校规定,教授部除分工负责全校教学业务外,还兼管一些行政事务。

叶剑英一心按照孙中山、廖仲恺确定的办校方针办事,献身于教育事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