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军校是党代表大会的决定,任何人不得任意宣布停办。
再说现在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即使不办了,也要说明白才是。”
这理直气壮的一番言语博得了在座同志们的赞同,纷纷起来同声附和。
王登云虽然觉得理亏,但仍硬撑着,用坚定的口气说:“现在蒋先生已经离开广州。
军校不办是肯定了,没有什么好议论的。
筹备处马上解散。
蒋先生走前交代,参加筹备处的同仁,一律发给遣散费。”
接着,从皮包里拿出名单念起来:“邓演达先生250元……叶剑英先生150元……”这时有些人见王登云态度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又听到有遣散费可领,觉得坚持下去也没有作用,便动摇起来,准备散伙。
邓演达和叶剑英交换了一下目光,提出抗议:“王秘书,此事事关重大,我们不能不明不白地停办散伙!”然后向大家说:“请诸位暂留一步,即使要停办散伙,有些事情也要从长计议,不必这样匆忙嘛!”室内又是一阵沉静,人们面面相觑。
王登云觉得十分尴尬,夹起皮包,溜之大吉。
停办军校,筹备处散伙,像一阵旋风在广州和黄埔岛的上空刮起来,一时弄得人心惶惶。
邓演达、叶剑英等人摸不清底细,经过商量,觉得此事颇有蹊跷,决定去请示廖仲恺。
邓演达、叶剑英匆匆来到大本营拜见廖仲恺。
不料廖已不在广州,到香山开会了。
他俩只好回来说服大家,稳住情绪,坚持把筹办开学的工作做下去。
廖仲恺从香山县回来以后,见过孙中山,立即到筹备处来安定人心,主持办校大计。
叶剑英等问廖仲恺,怎么办?他坚定地回答:“办黄埔军校是党要办的,而且一定要办成。
你们中间有不少人是蒋先生邀来的,你们应该以君子爱人以德的态度帮助蒋先生。
如果党要办,蒋先生不要办,或因此办不成,蒋先生要开罪于全党,将来他如想回来再参加革命,怕也很困难了,所以筹备工作要照常进行……”由于王柏龄三心二意,若即若离,筹备处有关教授方面的事务多半落在叶剑英的肩上。
从制定教授计划方案、招聘教员、招考学生、编写教材,到置办教具,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操办。
许多重大问题还要同王柏龄、邓演达等商量,请示廖仲恺才能得到解决。
一天,叶剑英同邓演达到珠江南岸大元帅府去拜见廖先生,向他请示筹备处工作。
邓演达刚从上海回来,先汇报说,我这次奉总理和先生之命去请蒋先生,他还是执意不回,眼下李济深师长又不能来筹备处主事,王柏龄高参还是想回上海去找蒋先生。
军校的筹办事宜全靠廖等先生出主意,拍板。”
说罢,他拿出一份急需修订的学校办学章程,交廖过目。
廖仲恺看后,表示即呈送总理审定。
他谈到正在全力以赴筹款办校。
苏俄顾问已经答应无条件地给200万现款作开办费,还准备运送大批军械到广州。
随后,廖仲恺征询叶剑英的意见。
叶剑英谦虚地说:“我只当过几年教员,没有办过大学校,缺少经验。
从教授工作的角度看,目前,学生报考很踊跃,本校入学考试委员会已经成立,需要确定日期,举行入学考试。
除此之外,有两大问题急需解决:第一,对各方推荐来的教官和考官,教授部已填具履历,逐一呈送先生,请先生亲自考核选定。
特别是考官,不论是谁推荐的,一定在拥护孙先生,执行党的办校方针上立场坚定,且有真才实学,堪为师表者才行;不然的话,滥竽充数,是教不出好学生,培养不出拔尖的人才的。”
接着,叶剑英谈了第二条意见,有关撰写教育纲领和计划,确定课程、编写教材等教务方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