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干部、战士提出疑问。
从前在大别山区,徐向前常听战士们唱:“树枝砍不完,根也挖不完,留得青山在,到处有红军。”
眼下来到这个华北大平原,打游击是不同从前呢。
怎么带兵、怎么打仗,是他日思夜想的大问题。
南宫城北街华兴烟草公司大院,暂时成了徐向前的指挥部。
他在这里,统一指挥着冀南的八路军部队。
领导集团中还有陈再道、宋任穷和刘志坚。
徐向前常常和这些领导人交换意见,研讨如何在平原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他们都是打游击的老手,都懂得:人民群众才是最高的山,最深的林;老百姓是水,军队是鱼,有水的地方,鱼就能存活。
山再大,天天挖也能挖平,能移走;人的山,是永远挖不平,移不走的。
红军所以能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不完全靠的是山,靠的是党的路线正确,是紧紧地依靠人民。
徐向前从同志们的言语和党中央的指示中,得到了力量,得到了启发,他郑重地提出了一个口号:“创造平原地的‘人山’!”
他经过几昼夜的思考,在小煤油灯前,挥毫书写着《开展河北的游击战争》。
“……开展河北游击战争,在中国的持久抗战,与取得抗战胜利上,是有其伟大意义的。
河北游击战争的展开,可以破坏日寇在平汉、津浦两大铁路干线的交通运输,使日寇的资源掠夺、物资补充、兵力转移,陷于麻痹的状态;可以使日寇利用中国人打中国人的阴谋归于泡影;而且在扩大抗日的阵地,充实抗日的力量,即在供给抗日的资源上,对全国的抗战有极大的帮助。
“……河北的地形,除西北两面的一部分是山地外,其余都是广漠无垠的平原地。
如果单从战术的眼光看来,游击队在平原上的活动,自然没有像山地那样多的地形上的便利,相反的,敌人的机械兵种或骑兵,倒有较便利的条件了……有些人说游击队既无山的依托与隐蔽,自然地形上的帮助是很少的,而人的两条腿又哪能跑过机器的汽车或坦克车呢?不错,在平原地上进行游击战争,上面这些困难,确实是存在着的,但这仅仅只是困难,不能因此作出平原地无法进行游击战争的结论,否则必然会否认华北广大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争。
这种观念,对于开展河北的持久抗战,扩大抗战的阵地,与充实抗战的人力物力,是非常有害的。
“……游击队活动的依托,一方面是地形上的便利条件,如山地森林等等;另一方面是与广大人民的结合。
游击队要自己能巩固和发展,并进行机敏的灵活的动作,其主要条件是取得广大人民的拥护与帮助。
“……周恩来同志说:‘军队与游击队是鱼,而人民是水。
’这个比喻是最正确不过的。
河北是人口较稠密的区域,假如我们能在河北平原地上,把广大的人民推动到抗日战线上来,把广大的人民造成游击队的人山,我想不管什么样的山,也没有这样的山好。
“……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也只有这伟大无比的活动的人的力量,是日寇无法战胜的力量。
我们要在平原地开展游击战争,就必须把广大的人民造成人山……”
徐向前为在平原创造“人山”,建立抗日根据地,导演了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的好戏。
当时摆在徐向前面前的,是疯狂而又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还有形形色色反对派。
日军占据着邯郸、邢台、临清等交通线要点;一部分“民军”和反动的“六离会”等杂牌武装,活跃在枣强、武邑、衡水等地。
各式各样的所谓的抗日队伍,几百人一伙,几十人一帮,自立旗帜,自封司令。
真是,“司令如牛毛,主任盖天下”。
徐向前和他领导的八路军要想站稳脚跟,在这片平原地上生存、发展,比孙悟空跟唐僧西天取经还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