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内外交困慷慨悲歌(7)

哪知吃过饭一出村,汪乃贵就胀得肚子疼了。

徐向前笑了:“这就和打仗一个道理:不能看着敌人就眼馋嘛。”

这是徐向前参加革命后第三次回故乡。

也是最后的一次与老父亲见面。

这次离别时,老父亲有点恋恋不舍,亲自送到村子外好远好远。

他步履艰难,话语很少,两眼闪着亮晶晶的泪花。

老人也许想到了,这可能是最后的一别。

徐向前向老人说:“大大,回去吧,以后我还会回来看你的。”

谁知,这是老人最后听见儿子的一句话。

此后,日军占领了家乡,徐向前的父亲是敌人重点追捕的目标。

老人多病,被乡亲们转移到山上一个庙宇里,徐向前的嫂嫂和侄儿们有时偷偷送去些食物,老人最后病死在那个破庙里!

八年抗战中,多少抗日的志士有家不得回,父母不能最后见上一面。

徐向前这次离别亲人和家乡后,全身心地投入到晋中地区的抗日游击战。

他把部队分散开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一营一连,甚至只有几个干部带几个兵,到群众中去宣传抗日,组织武装。

在以石拐镇为中心的辽县、和顺、昔阳以西;平定、寿阳、榆次以南;太谷、祁县、平遥以东;榆社以北,都有徐向前派出的小分队在活动。

毛泽东说过:八路军深入敌后要像老母鸡下蛋那样,要鸡下蛋,蛋生鸡;要像春天插柳一样,八路军所到之处,处处成荫。

徐向前和他的战士,忠实地实践着党和毛泽东的英明战略。

夜深了,徐向前坐在指挥所的一张条桌前,用铅笔尖拨去油灯上的灯花,翻开日记本写道:“在游击战争中,应特别着重政治问题……取得群众的拥护与团结群众,游击战才能巩固,不然,是无法站住脚的。”

日军的大部队疯狂进攻华北,进攻山西。

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大军逃出山西。

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面对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在敌后苦战。

善于山地游击战的徐向前,又被指派进入了冀南平原。

建造“人山”在十年内战中,徐向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山区打游击,莲花山、大别山、大巴山、祁连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和宝贵的经验,洒下了他和战友们的汗水和热血。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毛泽东就提出了八路军的作战原则,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他说游击战是“拿手好戏”。

并将八路军三个师由集中配置变为分散配置,分别以吕梁山脉、恒山山脉及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八路军依托山区,开始向平原发展。

毛泽东审时度势,于1938年4月21日发出了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

有共同实践的人,才会有共同的感情、语气和思想。

徐向前对毛泽东提出的作战原则心领神会。

4月26日,徐向前告别了刘伯承、邓小平,率“路东纵队”从辽县出发。

指战员们晓行夜宿,沐浴着春夏之交的明媚阳光,翻越太行山,横穿平汉路,直奔河北南宫县境。

南宫县城,是控制在八路军手中的华北平原重镇之一,是冀南的政治、经济中心。

商业发达,人口稠密,公路成网,处在津浦、平汉两大铁路干线的中间地带。

以南宫地区为中心,可以发展冀南平原的抗日根据地。

可是,八路军来到这里,干部、战士又喜又忧。

喜的是,物产丰富,不愁吃穿,人口多,兵员没有问题;忧的是,平原地区,一望无边,没个山头,没有森林,怎能生存,怎能发展?日本侵略军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坦克,平原对它们说来最有利。

“这平原地带,我们能站得住脚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