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大巴山前敌军千万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2)

在这里,红军召开了著名的小河口会议。

红军将领们迫使张国焘接受了一些正确的建议。

于是,小河口会议,成了红四方面军开始向川北进军、创造新的革命根据地的起点。

前进的路上,仍是艰难险阻。

高山过去,又是大河,大河过了,又是大山。

徐向前一路随先头部队日夜兼程南进。

行进的路上,夜色苍茫中,战士的脚步又被汉水挡住了。

滚滚的河水波涛汹涌,谁也说不出这水有多深、多宽。

背后敌军十七师主力又尾追而来。

站在汉水岸边的徐向前,焦急地等待着派出去寻找渡船与渡口的侦察兵。

在部队开进途中,他曾亲自向老乡作过调查。

老乡说枯水季节,汉水不深,是可以过去的,眼前这水势并不浅啊!

侦察兵跑来报告,说找不到渡口和船。

徐向前问:“水多深?”

侦察兵说:“老乡说,再往上去江宽水浅,这里江窄水深……”

“走!”

徐向前不等侦察兵把话说完,沿着江滩向上游跑去。

他腿长,走路快,等参谋、警卫人员反应过来,总指挥已出去好远了。

大家急忙追赶。

江边的风呼啸不停,浪声却越来越小了。

徐向前停住脚步,遥观对岸,月色下江面宽阔,水势平稳。

他不顾身后的人叫喊,拄着棍子,慢慢走下江边。

他从小在家门前滹沱河里泡过,“狗刨式”赛过一般孩子;在黄埔军校时,他游过珠江;在海陆丰红四师的年代,下东江洗过澡。

这位“游泳老手”,使生长在大别山区的警卫战士望尘莫及。

他们害怕徐总指挥有危险,不管水深水浅,前扑后赶,向汉江对岸走去。

此时,正是12月11日,江水寒冷刺骨,不要说泡在冷水里,就是走在路上,人们都还缩手缩脚呢。

总指挥身先士卒,全军哪一个人还能说什么啊!

谁也顾不得冷,都不要命似的往水里跳。

寒冷和死亡都置之度外。

徐向前和几名侦察、警卫人员,在齐胸的江水中,一步一试,走到对岸,又返了回来。

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下达了命令:“全军迅速过河!”

黑夜中,红军战士有的脱掉了草鞋,挽挽裤子,也有的不管是泥还是水,像平常走路那样,迈进滚动的汉水。

他们相互鼓动,相互搀扶,沿着侦察兵和总指挥探出的路线,向江的对岸奔去……尾追的一部分敌军,第三天赶到汉江边,徐向前率领红军已不见踪影。

说不清国民党军是耳目不灵,还是自我解嘲,就在红四方面军走出秦岭、涉过汉水的时候,他们又说:徐向前部“彻底垮了”。

红军战史中记载着:红四方面军从四次反“围剿”失败,脱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历时是两个月,行程三千余里。

在逆境中,歼灭敌军万余人。

红军指战员们都不会忘记,漫川关前如果徐向前依了张国焘的“化整为零”,红四方面军恐怕是真的彻底垮了。

“神兵”骄将大围攻在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上,英勇的红军创造了众多的奇迹。

徐向前指挥的红军创造的奇迹之一,是翻越大巴山。

这座大山,横贯四川省的北部,当地老百姓说不出它多高,多险,只知道上要爬70多里,中间要走70多里,下山还是70余里。

跨越这上下210多里的高山,对大山养育出来的红军战士说来,本不算多么艰难的行程,可是,这时的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历时两个月,转战3000余里,突重围,跨秦岭,涉汉水,已经是精疲力尽了。

时值寒冬,大雪封山。

远眺大巴山在一片白雾茫茫之中,不见顶峰,不见边际,更难找出路来。

行人绝迹,飞鸟不见。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