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战士们听说又要翻越这座山,都禁不得倒抽一口气:“妈妈呀……”
总指挥徐向前,看着这座银装素裹的高山,顿时也皱起眉头。
他不是怕山险路难,想到的是部队的装备与体力。
许多人至今还穿着单衣,一无棉衣,二无鞋靴。
许多战士的脚都已经冻伤,有的人入冬以来一直穿草鞋,脚指头冻掉了。
他彻夜不眠,找老乡调查路线,找干部了解准备的情况。
他要求每个战士多打几双草鞋,草鞋要打得厚一些,要垫上几层破布、狗皮、羊皮之类的东西好防寒。
他还命令每个战士携带一捆稻草。
有的人不解其中的用意,他说:“稻草可以在登山时防滑,露营时铺铺盖盖嘛!
”干部、战士听了直点头:我们的总指挥,真是想得周到哩!
12月17日,一群全部“武装着稻草”的队伍,从西乡县内的钟家沟一带出发,缓缓向大巴山麓前进。
村子里的老百姓,从来没见过红军,更没有看见过这样的队伍,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兵在大雪封山的季节,要去爬大巴山呢。
白雪皑皑,漫无边际。
冷风凄凉,生命绝迹。
只有这群像“稻草人”的军队,荷枪实弹,一步一喘,向着大巴山的峰峦攀登。
前边向导引路,沿着一条崎岖的若明若暗小道走,开始还可以找到原来路基、行人的痕迹,渐渐的路基没有了,眼前只是白雪覆盖的群山。
有老乡引路,可以辨认哪是原先有过的羊肠小道,慢慢向上爬。
爬至半山腰,向导也糊里糊涂,再也找不出路基了。
先头连队只好大体上认定一个目标,边探路,边攀登,有的人一脚蹬空,滚下深谷。
山坡上是呼唤声和紧张的抢险场面。
总指挥徐向前,随同红十二师一步步向上攀登。
他和每个战士一样,身上背着一捆稻草,只是手上多了根棍子。
他不能骑马,更不能坐抬子,慢吞吞向上爬。
他走走停停,前看看,后瞧瞧,还不时地发出命令:“不得停留!”
“一定要跟随着前边的脚印走!”
没有路的雪山坡,数不清脚板踏过,一队队人走过,渐渐出现了一条路。
积雪融化,变成泥路,结成冰面。
战士们把随身携带的稻草,一撮撮散在路上,既能防滑,又成了路标。
总指挥和战士们一样,路滑了,抽几根稻草垫在脚下,休息时,把稻草捆放在屁股底下坐坐。
“武装着稻草”登雪山,是他从一位老农那里听说学来的。
开始他让干部战士背上一捆稻草,许多人还讲怪话,发牢骚,说是“瞎指挥”,直到稻草有用了,大家才恍然大悟:“总指挥神机妙算啊!”
上70里的高山,红军指战员一天就征服了。
夜黑,总指挥部发出命令:山上宿营。
战士们以大树和洞穴为巢,偎依在一块,把仅剩下的一把稻草垫在身底下入睡。
在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先遣支队中,发生了这样一桩事:一位名叫陈松庭的战士,宿营中把自己的最后一把稻草给战友盖上,他自己堵在树枝搭的窝棚口,给班上生病的战友挡着风寒。
第二天天亮,大家醒来才发现,这位共产党员已冻死在窝棚门口。
1957年,徐向前从一篇老红军的回忆录中看到这平凡而壮烈的英雄行为,深情地向红四方面军一位老将军说:“我们当年能从大巴山跨过来,正是因为有陈松庭同志这种精神!”
大巴山南坡下,有三个县,一个叫通江,一个叫南江,一个叫巴中。
老红军都称这片土地:“通南巴”苏区。
1932年12月底,正当国民党大肆宣传红四方面军“仅剩五千余人”即将“全部灭亡”时,徐向前率一万四千余人,出现在四川北部通江地区。